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励志故事

关注2021年高考!有调整!家长和考生关心的都在这里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邓大生来源:故事会 标签:高考
  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下几天了!5月初,在教育部组织召开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人数达到975万人,比去年增加35万人。
  
  对于首批参加高考的“00后”们来说,今年高考有哪些新动态、新趋势?哪些新专业成为“爆款”值得留意?一起了解一下。
  
  一、牢记!2018高考时间表
  
  4月10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统考科目时间安排的通知》。
  
  考试时间安排为:
  
  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
  
  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二、高校考试招生新动态
  
  3月1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此外,顺应新一轮高考改革新形势,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也有了新调整。
  
  1、高校考试招生改革继续推进
  
  202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上海市、浙江省要深入总结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经验,不断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海南省要积极借鉴试点经验,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平稳实施好改革试点。
  
  《通知》要求,进一步推进减少录取批次改革和高职分类招考。
  
  此外,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在保送生、自主招生、综合评价试点、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体育类专业、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高职分类招考等类型招生中,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
  
  2、加强对“高考移民”的综合治理
  
  《通知》要求,继续实施“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继续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进一步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政策,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都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
  
  《通知》强调,要依法依规防范和打击违法违规跨省(区、市)获取高考报名资格的行为。对于不符合流入地报考条件的考生,原则上回流出地高考。
  
  3、不宣传炒作所谓“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
  
  5月8日,在202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各地严禁宣传“高考状元”“高考升学率”,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4、免费师范生改称公费师范生,履约期改为6年
  
  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提出将“免费师范生”改称为“公费师范生”,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
  
  5、今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奥赛等加分项目
  
  《教育部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出,今年将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6、按专业录取成为趋势
  
  尊重学生的专业选择权,是未来高考招生录取的大趋势。
  
  北京理工大学将在北京生源中试点,让所有上线的考生都能就读首选的心仪专业,避免专业退而求其次或者被调剂的情况。
  
  北京科技大学明确,除招生时有特别约定的学生外,其他在校生均可在大一或大二年级末提出转专业申请,各专业对转出人数不做限制。
  
  7、高校调整录取政策吸引优秀生源
  
  北京大学在对优质生源的“全面考量”中,让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养,科学高效地选拔出具有特殊天赋和才能的学生,并使考生在测试过程中提升学识、视野和能力。
  
  2021年,浙江大学在浙江省继续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高考投档成绩比重由2020年的80%下调为60%,学校综合测试上调为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不变。
  
  北京师范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则明确,录取专业时不设志愿分数级差。
  
  8、注重需求,突出学校特色
  
  大类招生已成高校共识,今年不少高校在原有大类的基础上对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微调,更加注重需求,突出学校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则将在理科实验班和人文实验班新增2个分流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将新增计算机类和地理科学类两个大类。
  
  三、“爆款”新专业
  
  3月1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我国高校共新增本科专业2311个。在新增设的专业中,有这些专业值得考生与家长留意。
  
  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大数据,直接催热了大学里的大数据专业。
  
  2020年新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高校数量达250所。第一批成功申请该专业的高校共有3所,为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中南大学,于2020年2月获得教育部批准。
  
  作为交叉型学科,大数据的相关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数据工作者可以施展拳脚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很多机构都需要大数据项目来做创新驱动。
  
  2、机器人工程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2020年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的学校有近60所。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AI)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发展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人才需求。
  
  3、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
  
  为了加速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2020年度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中,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共有18所高校本科开设“网络空间安全”专业,16所高校新增了“信息安全”专业。
  
  4、“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
  
  随着“一带一路”合作深入推进,基于同沿线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现实需要,各高校新增许多小语种专业。
  
  北京外国语大学此次新增审批专业14个,全部为此前没有的小语种专业,其中包括斐济语、库克群岛毛利语、卢森堡语、桑戈语等。
  
  5、新工科专业
  
  2020年教育部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
  
  根据教育部、人社部、工信部联合印发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材料将成为人才缺口最大的几个专业。专家表示,现在仅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这些学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就有150万,到2050年,人才缺口会达到950万人。
  
  6、助产学
  
  专家称,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实施,各大医院产科分娩量呈现“井喷”趋势,目前助产人力资源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临床急需本科层次助产人才。
  
  助产学专业于2020年首次开设,当时仅有4所高校首次获批开办此专业。2020年,有20多所高校新增此专业。
  
  7、网络与新媒体
  
  2020年,共有37家高校新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近两年,新媒体上市公司是传统媒体的2-3倍。有专家认为,新媒体传播人才是信息时代下各级媒体及其它行业的紧缺人才,市场缺口很大。
  
  特别提醒:一些大学专业被“砍掉”,这些“红牌”专业千万要留意!
  
  近年来,一些高校专业相继被停招,引发关注。哪些专业被亮“红牌”?高中生及2021年高考生需要特别注意,这些被“停招”或撤销的专业最好谨慎选择。
  
  据报道,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两年内,将停招11个本科专业,分别是: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应用物理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环境科学、经济统计学、编辑出版学、工业设计。
  
  为什么停招?主要是大数据分析“表现不够好”,表现在专业转出率过高、分流情况不理想、就业表现不够好。
  
  前不久,湖南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21年招生专业目录》,19个专业拟撤销。
  
  《目录》中备注栏内标有“拟撤销”的专业,是相关学校在2020年专业综合评价过程提出撤销的专业,2021年起停止招生。同时,相关学校须在2021年7月本科专业申报时,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与信息服务平台中正式提出撤销申请。
  
  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根据麦可思公布的数据,全国范围内,这些专业被亮红牌。
  
  红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低的专业。
  
  2016届本科红牌专业:历史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法学、美术学、生物工程。
  
  2020届本科红牌专业:应用心理学、化学、音乐表演、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美术学。
  
  2020届本科红牌专业:生物工程、美术学、生物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心理学、法学、音乐表演。
  
  2013届本科红牌专业:生物科学与工程、法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动画、美术学、艺术设计、体育教育。
  
  2012届本科红牌专业: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生物工程、英语、美术学。
  
  四、温馨提醒
  
  十年寒窗,静待一朝。备考期间,考生和家长要放平心态,注意休息,沉着应考。
  
  1、合理膳食、劳逸结合
  
  饮食要荤素合理搭配,不能盲目增补营养,不暴饮暴食,不吃过量生冷食物。考生应当每日保持20分钟左右午休时间,适当做轻度体育活动。
  
  2、关注官方信息,不信谣、谨防上当受骗
  
  高考、中考临近,骗子冒充子女,以报名培训班为由让家长交培训费事件频发,被骗金额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警方提醒,遇到此类情况时一是不轻信,二是不点击。
  
  3、考生认真做好考前准备
  
  考生要自行配备好符合规定的考试文具;仔细阅读准考证上标注的各项内容,牢记考试时间、考点地址及考场编号;提前熟悉考点和考场位置,试听外语听力考试播放情况;及时关注天气变化情况;带好准考证、身份证等证件;考前两天模拟高考,熟悉考试的时间和任务。
  
  4、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严格遵守《考场规则》和涉及考试违规处理的法律、法规,自觉遵守考试纪律,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违纪违规违法行为。
  
  5、杜绝刷题大战注重基础查漏补缺
  
  高考就要到来,有些同学愈发焦虑——英语还有几个语法有点混淆,压轴题不会答,作文应该如何准备……“高考适度紧张是正常的,安静充实有计划地复习是克服焦虑最有效的手段。考前冲刺,最忌讳盲目应对、拼命刷题,回归基础查漏补缺,才能在最后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成都市金牛区化学核心组成员、成都七中八一学校高三班主任何国章说。
  
  如何查漏补缺?何国章介绍,首先,应从题海战术中走出来。这个阶段,盲目刷题只会增加疲劳感,适度做题保持做题手感和状态即可。其次,学生应回归教材和笔记,加强知识梳理和解题方法归纳。把基础公式、基本概念、考纲3500字单词、基础语法、必背古诗文再认真过一遍,扫清盲点。同学们要对自己的高考目标有合理期许,对于难度过高且自己能力尚未达到的题目应有选择地放弃,做到不丢基础分、减少过失分,扬长补短,而非截长济短。同时,注意答题规范化,真正做到“记得住、能理解、写得对。”
  
  6、调整作息时间与高考同步最佳
  
  对于考生在冲刺阶段如何科学地复习,成都七中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杨元林建议:“进入冲刺阶段,考生的知识学习已达到一定高度,可从回归教材、巩固积累、强化规范三方面入手,这样会在一些细节中得分。”
  
  另外,不少考生担心作文板块丢分,杨元林认为,考生要避免作文丢分,首先要保证不偏题不跑题。一方面,考生要强化作文审题训练,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明确命题人的要求,在标题拟定、中心、分论点确定等方面尤其要注意。另一方面,可以翻看写过的作文,特别是自己比较满意的文章,能在一定程度上唤起考生的写作自信,给自己提供写作灵感和思路。
  
  备考之余,考生该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一些考生有长期熬夜的习惯,这个阶段应尽量避免熬夜,最好控制在每晚11点以前进入休息状态。”杨元林说:“现阶段作息时间应尽量适应高考的时间,与高考同步,让自己在高考时间段,保持精神最饱满状态。”
  
  当然,考生也应注意,冲刺后期对作息时间、饮食过度的改变,小心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可以做小调整,但不要做大改变,保留原有作息时间、学习习惯,保持常态才是最自然的备考状态。”杨元林说。(综合:工人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