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提拉在历史上被称为欧亚大陆匈奴人最伟大的皇帝。他统治时期的帝国是匈奴历史上最辉煌的一章。他使罗马人蒙羞,使日耳曼人丧胆,具有令西方人沮丧而无奈的强大力量,以致他和他的匈奴铁骑被称为“上帝之鞭”。
最后的匈奴王
阿提拉约生于406年,12岁时作为人质被送到罗马宫廷。罗马人给阿提拉提供了良好的教育,以便日后阿提拉回国后,把罗马的文化传播给匈奴人,进而加强罗马对周边民族的政治影响力。在罗马宫廷里的长期生活,不仅使阿提拉了解了罗马人的传统和习俗,还耳濡目染了上流社会的贵族生活方式。虽然生活貌似无忧无虑,但作为人质远离国家的生活,还是让自小心怀抱负的阿提拉一度很郁闷,他尝试逃跑,但罗马人严密的监管让计划失败。为日后有所作为,让落后的匈奴能够日渐强盛,学习罗马先进的政治和文化显得尤为重要。认识到这一点,阿提拉开始专心学习和研究罗马的政治体系构成和内政外交政策制定的依据。阿提拉日后的进军西方、征服罗马、强有力地统治帝国,这一系列的成功不能不说得益于当年在罗马的潜心学习。
434年,阿提拉和布莱达联合统治匈奴,进入所谓的分治时代。之后他们的势力快速扩展,不久使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屈服,签订了纳贡条约。他们转而进攻波斯帝国。但在亚美尼亚被波斯军队打败,于是他们放弃了征服波斯的计划。440年,匈奴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拜占庭帝国,并屡次侵扰多瑙河北岸的商市。443年,阿匈奴人再次把注意力放到拜占庭帝国,并屡次侵扰多瑙河北岸的商市。443年,阿提拉和布莱达以东罗马毁约为借口,再次沿多瑙河沿岸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围困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最终狄奥多西二世与阿提拉达成协议,签订了一份条件更严厉的条约作为早先毁约的惩罚。
约在445年,阿提拉杀害布莱达,成为统治匈奴唯一的君主,并再度将矛头指向拜占庭帝国。447年,巩固了作为匈奴唯一领袖地位的阿提拉看到拜占庭国力衰微,饥荒不断,便伺机而入。但当匈奴军队再次到达君士坦丁堡后,面对迅速重建后的新城墙却束手无策。阿提拉于是提出恢复“和平”的条件。此后协商断断续续地持续了约三年。
神秘退出罗马城
5世纪中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已与日耳曼人混战了数十年。长年的战乱使西罗马帝国国力日渐衰弱,军备松懈,军队的战斗力大大下降。这种错综纷乱的局面被阿提拉利用,他以强劲又聪明的手腕让匈奴帝国迅速崛起,使国势进入鼎盛时期。此时的匈奴帝国不仅疆域辽阔(大致东起里海,西至波罗的海和莱茵河),而且士兵骁勇善战,军力强盛。虽然日耳曼人的势力也日渐强大,但与匈奴帝国相比,还是略逊一筹。而东西罗马帝国面对匈奴帝国的威胁,除了被迫纳贡再也无力抗争。
阿提拉是一个极具野心的政治家,他并不满足于打击东西罗马帝国,将整个高卢尽收手中是他的下一个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阿提拉进行了几年的军事准备,并为发动进攻寻找充足的理由。大战在451年9月20日这天拉开序幕,短短的一天战事就达到了高潮。这场中古欧洲史上着名的战役史称“沙隆之战”,双方投入了100万的庞大兵力,有16万人在这天丧生。这场世界军事史上最着名的战役之一,以双方的惨重伤亡而收场,也给匈奴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惨烈的战役最后以罗马和西哥特联军的胜利结束,但西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在此战中战死,阿提拉在此战之后,离开了高卢并把目标指向意大利本土。
阿提拉进入北意大利后,最终还是放过了罗马。至于他为什么从罗马撤军,历史学家众说纷纭。
沙隆之战后,匈奴帝国国势迅速衰落。阿提拉的身体也在征战中受到损伤。453年的一天,阿提拉为自己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婚礼自然少不了美酒助兴。大醉的新郎阿提拉第二天清晨被发现倒在血泊中,死因是血管爆裂。“上帝之鞭”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一生的帝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