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莎士比亚另有其人?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李小强来源:读者在线 标签:莎士比亚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原本莎士比亚的父亲是想让他继承自己的生意,或者也像他一样,当政官的。并对他的写作才能不屑一顾,可是,他却成了一位举世闻名的作家。
  
  可是,后来却有人怀疑莎士比亚是不是另有其人。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大文豪?我们还得慢慢分析。
  
  莎士比亚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了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
  
  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
  
  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他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
  
  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还是着名的同性恋者,他的十四行诗全部都是写给他的同性爱人的。据英媒体报道,一位英国收藏家重新确认了一幅家藏油画的画中人身份,原来这名美艳“女子”不是别人,正是莎翁传说中的同性恋情侣——南安普顿伯爵三世亨利·里奥谢思利。
  
  发现这幅“惊世”油画的科布家族家藏甚丰,继承了全部艺术品收藏的阿莱克·科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儿时起一直以为画中人是位名叫诺顿的贵妇,因为在这幅油画的背面赫然写着诺顿夫人的字样。但几年前,一位偶然来访的艺术收藏家告诉科布,他认为画中人并非女性,而是易容扮作女性的须眉。一席话惊醒梦中人,科布开始重新审视其真实身份,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揭开谜底。这幅油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画中的南安普顿伯爵涂脂抹粉,嘴唇上抹着唇膏,左耳还戴着精致的耳环,手抚披散到胸前的长发,看上去一派女人风情。英国历史文物权威机构“全国托管协会”已确认油画为真迹,此画完成于1590年至1593年,当时莎士比亚正住在南安普顿伯爵三世的府上。尽管一代文豪莎翁娶了安娜·哈撒韦,但他的真正性取向一直是文学批评家争议不绝的话题。
  
  南安普顿伯爵为同性恋的传说由来已久,他与莎翁的关系更是扑朔迷离。伯爵曾招待莎翁入住自己的寓所,莎翁着名的《十四行诗集》又是献给一位俊俏不凡、“美若女子”的年轻男子。不少史学家早已考据,莎翁诗中的倾慕之情大有可能是投向这位易容扮女人的英俊男友。
  
  根据以上描述,我们大体可以肯定,莎士比亚是一个这样的人:博学、多艺,但同时又是一个同性恋者。虽然莎士比亚一直是个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但更大的争议,也是最关键的争议是,莎士比亚其实另有其人!
  
  几个世纪以来,学者对于莎士比亚剧的真正作者身分一直争论不休。英国两名学者出版的新书《真相大白》中,力举新证指出莎剧的真正作者,是过去未被学术界提及的外交官内维尔爵士。
  
  据报道,《真相大白》由前大学教授、英国学者詹姆斯及历史学家、威尔斯大学教授鲁宾斯坦撰写。他们认为,莎士比亚是沃里克郡一名市府参事的儿子,在文法学校读书,12岁辍学,未尝入读牛津或剑桥等着名大学,而撰写《王子复仇记》、《李尔王》、《第十二夜》等名作须具备丰富的地理及政治知识,也须阅读拉丁文、希腊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的参考资料,故莎剧作者应另有其人。
  
  他们认为,内维尔来自英国伯克郡,是爱德华三世及岗特的约翰的后裔,曾受高深教育,是外交官也是政治家,莎剧中的政治内容及地理位置,正好反映内维尔的背景及经历。他们认为,内维尔1599至1600年曾任英格兰驻法国大使,他凭此经历写下《亨利五世》,当中部分场景以法语写成,而莎士比亚根本不懂法语。内维尔1601年卷入埃塞克斯伯爵的反政府叛变,因叛国罪被囚于伦敦塔,剧作也因其不幸经历,由以喜剧为主转为悲剧,风格变得悲哀阴沉。
  
  两位作者还指出,内维尔的王室祖先在多出莎剧中有正面的形象,例如《理查二世》中的岗特的约翰、《亨利六世中篇》的“造王者”沃里克伯爵等。
  
  他们又提出证据,指内维尔在被囚时写下的笔记中,找到后来用于创作《亨利八世》结局的篇章。同时在内维尔的信件中发现跟莎剧相似的行文风格,并称有证据显示一份于1867年发现的文件上,内维尔曾练习假冒莎士比亚各式签名达17次。
  
  鲁宾斯坦说:“我们把莎剧跟内维尔一生对照,发觉二者完全吻合,莎剧是随着内维尔的一生发展的。”詹姆斯补充道:“内维尔的私人及外交书信,表现出其流利的笔触及雄辩的能力,展示语言的活力及创造力,这正是莎剧的特色。”
  
  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莎士比亚,依然有待进一步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