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历史名人

严复: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林小芳来源:杂文月刊 标签:严复
  1874年,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报朝廷,请求建设3支近代海军部队。
  
  朝廷批准了李鸿章的建议,并命令由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由沈葆桢创建南洋水师。
  
  建设近代海军部队谈何容易?坚船利炮,还可以耗费巨资从国外购买;操纵舰船的海军人才,又从哪里来呢?因此,在李鸿章等人的建议下,清朝政府派遣了一批从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的年轻学子,到欧美学习军事。其中,有6个人到英国学习海军。
  
  这6个人里面,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人,叫严复
  
  你没听错,他就是后来的着名翻译家严复。
  
  严复是福建侯官人,晚清名臣林则徐也是从福建侯官走出来。严复,字又陵,生于1854年。严复祖父辈都是从事中医,他父亲病逝后,家道中落,便不得不结束了走科举正途的计划。
  严复: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创建了福州船政学堂。这是中国第一家采用西方教学制度和方法的新式学校。学校创建的第二年,13岁的严复就进入读书,学习舰船驾驶技术。从这一刻开始,严复就与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严复在福州船政学堂学了4年,于1871年毕业,成为这所学校第一批毕业生。随后,严复先后在由福州船政局制作的“建威号”驱逐舰和“扬武号”巡洋舰上实习。由于严复表现非常优秀,不但取得了选用道员的资格,还被朝廷第一批选派到英国留学,向拥有世界上最强大海军的英国学习海军技术。
  
  这一年,是1877年;这一年,严复23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
  
  到英国后,严复进入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创建于1863年,是英国培养海军初级军官的主要院校,被誉为英国海军军官的“摇篮”。严复在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学习时间只有短短1年时间,但他与同学们“深知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各怀奋发努力,期于穷求洋人奥秘,冀备国家将来驱策,虽七万里长途,均皆踊跃就道”,勤奋学习各种海军知识。
  
  网上有人传言,伊藤博文与严复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同学,严复的学习成绩比伊藤博文好。可是,后来在甲午战争中,严复被伊藤博文打败了。
  
  这纯属虚构。据日本史权威着作《伊藤博文传》记载,伊藤博文等“长州五杰”是在1863年到英国留学的,他们的确是想去英国学习海军。但是,由于他们的英语太差了,不够资格进入任何海军学校学习,只是通过友人介绍的方式,寄宿在伦敦大学化学教授家补习英文。第二年6月,伊藤博文就匆匆离开英国赶回日本了。
  
  1880年,严复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毕业,随即回国,先是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后学堂教习,随后来到天津,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洋文正教习。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一呆就是10年,从洋文正教习升任为总办(相当于校长)。这一切,都离不开李鸿章的赏识和提拔。
  
  然而,严复始终没有进入北洋水师。这与李鸿章的“小算盘”有关。李鸿章所创建的淮军,以陆军见长,海军不是其长。北洋水师创建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福州船政学堂出来的将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李鸿章有意识地在北洋水师高级将领中选用安徽人,排挤福州人。于是,从来没有学习过海军知识的丁汝昌,成为了北洋水师的提督(总司令)。系统学习了5年海军知识的严复,却连进入北洋水师的门都没有。
  
  严复很失望,不再谋求进入北洋水师,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路——翻译。
  
  1898年,严复翻译了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着《天演论》。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接二连三翻译了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群己权界论》、《穆勒名学》、甄克斯的《社会通诠》、孟德斯鸠的《法意》和耶方斯的《名学浅说》等西方名着。这些书籍,对开启民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翻译风格和思想,影响了后期一大批着名翻译家。
  
  鲁迅先生就称赞严复是“一个19世纪末年中国感觉敏锐的人”。
  
  有意思的是,严复早年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成年后,他多次参加科考。甚至当他已经是北洋水师学堂总办和复旦大学校长了,还一再参加乡试。只是,这些考考试都无一例外失败了。
  
  到了1910年,清朝政府赐予严复文科进士出身,他才不再参加乡试。【参考资料:《船政奏议》《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