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秦朝

秦朝灭亡的四个原因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赵小新来源:半月谈
  原因一:好大喜功。这是开国之初皇帝的通病,当了天下第一就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以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来易如反掌。秦始皇太自负了,焚书坑儒得罪了精英集团,大兴土木动摇了民心基础,双拳出击伤及了经济命脉,仍然沾沾自喜不思悔悟,从而种下苦果。学秦始皇最像的是隋炀帝,一个修长城一个修运河,一个两次出兵五岭一个三次出兵高句丽,割裂看都不是大问题,但载入历史空间内,就成为亡国的先兆。
  
  原因二:谏臣凋零。唐太宗本来也具备秦始皇的做派风格,但他有两个敢说话劝谏的人,一个是长孙皇后,一个是魏徵。秦始皇没这么好运气,在赶走吕不韦和幽禁母亲之后,秦始皇身边只有蒙恬和长公子扶苏敢劝言几句,结果全都安排去守边疆,说法上可以认为是特意栽培,让他们手握重兵集团,但实际上造成群臣噤若寒蝉,一个个都学会曲意奉承,一个没有直谏言官的王朝,注定不能长久。宋朝和明朝出了不少昏庸的皇帝,但他们对言官还算不错,只打板子不动刀子,多多少少还能听到几句真话。
  
  原因三:猜忌多疑。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职业,同时也是最危险的职业,时刻需要防范被人抢去宝座,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养成了喜怒无常的坏毛病,一会看谁都像亲人,一会看谁都像敌人,身边的大臣都有伴君如伴虎的感觉,能够屹立不倒的,必定是八面玲珑的墙头草,善于察颜观色瞅准风向,这样的人即便不是奸臣,也不可能死心踏地当忠臣,比如李斯,在矫旨篡位中起到关键作用。
  
  原因四:奉行苛政。大秦立朝之前,从商殃变法开始就以苛政着称,天下太平后没能及时修改国策以安抚民心,在苛捐杂税和沉重的劳役负担下,出现陈胜、吴广统领的“暴民”就不足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