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最着名的一篇: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关于清明节寒食习俗的诗句,最着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关于描写清明节的诗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
-
按照古时传统在清明节前还有一个“寒食节”,规定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谓之“寒食节”,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是在冬至后的第108天。古时寒食共有3天,过后便是“清明节”,所以古诗词中也常把清明与寒食两个节日混同在一起。
《清明》唐·杜牧
-
春到清明必踏青,清明节时也是许多时令美食上市之时。南京民俗学者蔡博文说,清明时节踏青、野餐的历史,自古有之。古代清明节就是一个“美食节”,不仅有很多时令美食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上市,而且清明节和古代的“寒食节”的习俗在今天逐渐重合,寒食节的一些特色美食也流传下来。
古
-
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唿吁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但保护传统该如何做?回归传统莫非就是回到古人过节的方式?在社会风气、物质条件差异如此之大的今天,简单的一句“回归传统”虽易,真正做到不易,让我们且行且琢磨。又是一年清明时,不妨先看看古人今人都是怎样过清明节的。
祭祀
“清明”
-
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
-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三月、公历4月5日前后。清明节与元宵节、立夏、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和除夕并称“八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为寒食节,寒食节与清明节始于周代,迄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文化内涵极为丰富的节日。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各地清明节习俗虽然不
-
清明节的主要风俗有寒食赐火、扫墓、踏青郊游,以及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插柳、斗鸡、拔河等。随着岁月更替、社会变迁,有一些习俗已被淘汰,有一些流传至今,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通常在这一天,家族成员会早早起床,相约踏青,来到郊外坟场,为先人坟墓培上新土,并将携带的酒、食
-
按照传统习俗,清明节禁忌较多。
首先是寒食禁火,即在清明的前一天,只能吃准备好的凉菜、熟食。
其次,清明节当天不宜探视亲朋好友;结婚这样的喜事,也应避免在清明节当天举行。
其三,扫墓不宜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扫墓严禁嬉笑妄语,不许喧闹乱跑,否则视为对先人失敬。
参加扫墓者,可佩戴佛像、护身符、玉器等,以避阴气。
-
1.冥币——清明节所烧纸钱。烧纸钱的本意是希望亲人在阴间不受穷。在破除迷信的今天,沿袭这一习俗,为的是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感恩。旧时纸钱,多用土纸砸出四行圆钱,每行五枚的图案,较为经济,也较环保。一些商家仿照通行货币(甚至外币)的形制,制作冥钞,票面上甚至画上阎王头像,实属荒诞,亦不提倡。
2.小
- 细说: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 寒食节、清明节的历史来历
- 为什么清明时节会“雨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