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励志故事

面对高考必须培养的五大学习习惯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赵小云来源:知音 标签:高考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俗说话:“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
  
  学习习惯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是不自觉行为,它需要外部的强制力量;第二层次是较自觉的行为,它不需要外部的监督,但还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最高层次是自动性行为,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一种定型动作习惯。
  
  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在这里将其慨括为:阅读自学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观察思考的习惯、切磋琢磨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①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
  
  ②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
  
  ③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
  
  ④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
  
  ⑤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可轻易放弃努力,不断完善自己。
  
  提问是创新的开始,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然,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很多,如:
  
  能自觉地制订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自觉做到每门课进行预习;
  
  课内勤于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和讨论,并能完整回答;
  
  能作好必要的笔记;
  
  认真复习,整理笔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做作业,偶有错题,但每次认真订正;
  
  时间观念强,不拖拉;
  
  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系统复习,作好单元小结;
  
  ……
  
  总之,面对高考,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让不良习惯发展形成恶习,将贻误终生。错过了最佳时期,再想改掉恶习,更是十分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