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公元1917年—公元1963年)美国第三十五任总统(任期公元1961年—公元196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60年1月宣布竞选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第一位信奉天主教的总统。1963年11月,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
1963年11月,肯尼迪三年总统任期马上就要结束了,而新一届总统大选也即将拉开序幕,是退任,还是连任?无疑,肯尼迪选择了连任。这不仅是他的家族对他的期望,更因为他的才能,和美国人民的愿望。他不仅成功处理了上任之初,一直困扰美国政府的“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危机”,缓和了紧张对峙的美苏关系,而且,他对国民采取的温和扶助政策,也深得民心,因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美国人的爱戴和支持。
为谋求连任,肯尼迪不得不提前做些准备工作,于是他计划了这次的达拉斯之行。可是,令肯尼迪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次的达拉斯之行,竟然成了他的死亡之旅。
在休斯敦大街,正当肯尼迪向市民挥手致意的时候,一颗子弹射进了他的喉咙,紧接着是致命的第二颗,这一次击中了肯尼迪的后脑,顿时脑浆四溅,鲜血流满全身。
几分钟之后,肯尼迪便躺在了手术台上,但由于伤势过重,最终于美国中部时间13点,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另,据为肯尼迪做最后仪式的牧师透露,很有可能在去往医院的路上,总统就已经死了。
很快,警方便将凶手抓住了。他叫奥斯瓦尔德,是教科书仓库大厦的一名员工。与此同时,警方还在枪杀事件不久于教科书仓库大楼六层,发现了一支意大利来复枪,外加一颗子弹。它与现场发现的子弹类型相同,且枪上粘有奥斯瓦尔德的指纹。奥斯瓦尔德此时已成了众矢之的,尽管他一再声称自己是无辜的。凶手当天晚间即被转至警察总署接受审讯。
然而,就在审讯后的第三天,奥斯瓦尔德竟在70名警务人员押送的情况下,被一个名叫卢比的夜总会老板,枪杀在警察总署门前。在刺杀事件的7天之后,由继任总统约翰逊任命的调查谋杀事件的沃伦委员会成立了。10个月之后,委员会呈上了一份近20万字的调查报告,得出结论称:“暗杀总统纯属奥斯瓦尔德的个人行为,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有人帮助奥斯瓦尔德制定谋杀计划、或组织其实现。”
到此为止,肯尼迪遇刺案仿佛已经真相大白,然而,这个调查报告因为疑点太多,而并未让众人信服。于是,一个后来成立的官方调查委员会,从1976年到1979年,再次对总统遇刺案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得出结论,奥斯瓦尔德刺杀肯尼迪绝不是个人行为,甚至奥斯瓦尔德的凶手身份都值得怀疑。
莫非凶手另有其人?那他究竟是谁?因为约翰逊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总统后,他表现出了春风得意的神情,不管是照片上,还是生活中,他有意无意地便流露出了,只有胜利者才有的表情。于是,人们开始怀疑,刺杀肯尼迪的幕后指使者是副总统约翰逊。
1963年6月5日肯尼迪、约翰逊和德克萨斯州长康纳利,在华盛顿一家饭店开会,他们极力说服肯尼迪,作出了秋天到达拉斯的许诺。康纳利与约翰逊的关系非同一般,他的绰号就是“约翰逊的小伙计”。在刺杀案发前5个月,只有约翰逊、康纳利知道总统的这个计划。7月,康纳利雇用了一个刺杀小组,其中包括法国籍的优秀射手马克斯,他在枪杀案发生之后被逮捕,但在两小时后就被秘密驱逐到加拿大了。此前,曾有人在新奥尔良看到他与另一个人在一起,那人正是马克斯。如若情况属实,那么这个法国人也许就是第二个刺杀者。但是,之后却再也没有见到过马克斯,也没有发现其他有效的证据,所以,此事一直被搁浅着。
另一件引起人们怀疑的事情是,在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约翰逊专挽了总统大权,并下达了清洗敞篷汽车的命令。接着,他委派他的亲信将康纳利州长带血的衣服,连同总统的一起取回洗净,并下令销毁物证。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车一直在白宫警卫的看管下,留着弹痕的挡风玻璃在11月25日就被更换。此后,他又命人对肯尼迪的尸体进行解剖。他的这一系列的举动究竟是他自己所说的,在寻找真凶,还是在掩盖真相?没有说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