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被迫辍学的“小书迷”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赵小新来源:意林 标签:牛顿
牛顿小时候的故事
  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由于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天文学;由于进行了光的分解,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光学;由于创立了二项式定理和无限理论,从而创立了科学的数学;由于认识了力的本质,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力学。为纪念牛顿的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把662号小行星命名为牛顿小行星。
  
  被迫辍学的“小书迷”
  
  1642年,牛顿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可是当牛顿14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也不幸故去了,母亲无奈回到了家乡,牛顿也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务农。
  
  为分担家务,牛顿不仅不能去上学,还只能每天跟着母亲干活,照看弟弟和妹妹。可是,读书却成为牛顿唯一的快乐之源。虽然年纪小,他可是个十足的“小书迷”。至于迷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可真不是常人所想象得到的。
  
  有一回,母亲让他赶马送麦子去另外一个村子去卖。在回来的路上,牛顿觉得任务已经完成,便一边牵着马一边拿出书,边走边看。走了很长一段路程,牛顿打算骑马回去。回头一看,马不见了,可是缰绳还在自己手里。牛顿赶忙到处寻找,仍然见不到马的影子。这下子真麻烦了,马可是家里最重要的“劳动力”,如果没了马,简直就是断了活路。
  
  天渐渐地暗下来,满头大汗的牛顿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家中。推开院子大门一瞧,马正在棚子里津津有味地吃着草料。原来牛顿只顾着看书,马嚼子松开了,可是看书看得入了迷的他却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老马识途,马很快就独自地跑回家来了。牛顿看到马回到了家里,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坚持求学的渴望
  
  牛顿曾经一度“说谎”,而且这个不怎么高明的谎言竟然成功地骗过了母亲,这件事情让他一生都难以忘记。
  
  当时,牛顿的母亲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一生贫苦,更不想让天资聪慧的牛顿永远留在乡间,于是就想培养他独立谋生的能力,要他去学一学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可是牛顿非常喜欢学校,也非常喜欢读书,但母亲始终不答应他的请求,坚决要他辍学。最后牛顿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
  
  那些日子里,牛顿每天清早跟着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生意。可是这个好学的孩子并不喜欢经商,他就“偷懒”地把一切事情都交托给老仆人经办,而他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日子一天天过去,牛顿却丝毫没有培养起经商的兴趣和热情,反而使他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面只有那些书,那些字里行间的美妙含义,那些在温暖的英国乡间午后度过的读书时光……
  
  后来,倔强的牛顿干脆就不去镇里经商了,而是嘱托老仆人独自去。可是,他毕竟是个孩子,也怕家里人发觉,所以他每天还是与老仆人一同出门,不过,走到半路他就停下来,躲在一个篱笆下面读书。
  
  每当傍晚时分老仆人归来的时候,牛顿再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和老仆人一同回家。
  
  牛顿在这个自己编织出来的“谎言”中,悠然自得地读完了许许多多的书籍,少年金色时光里充满了浓浓的书香。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牛顿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却偏偏被路过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盛怒之下还把牛顿的书一把抢了过来。可是舅舅一看,牛顿所读的是一本数学书,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数学符号,受到了莫名的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他发觉这个孩子有着超人的禀赋,应该尽可能地为他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在舅舅的帮助下,不久,牛顿终于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牛顿用一个孩子的方式坚持着自己求学的渴望与梦想,最后,他也终于等来了成功的那一天。
  平凡少年的不平凡发现
  
  牛顿重新开始了学业,他的性格也渐渐变得敏锐而执着,外人看来,似乎他变得有一点儿难以捉摸。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谁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有时到了吃饭时间,也要妹妹催叫好几次才肯下楼来。
  
  有一回,还没有到中午,牛顿却快步下楼来,眼里闪动着兴奋的神情。不过,他并不是急于吃饭,而是邀请大家上楼去看“新玩意儿”。弟妹们一听,大呼小叫地跑进了牛顿的房间,连妈妈也放下手中的炒勺上楼来了。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牛顿就是喜欢搞“新玩意儿”,总是能有不同寻常的发现。家人们虽然已经习惯了牛顿的“发现”,可是每一次大家还是为他的“成果”兴奋不已。
  
  房间里漆黑一片,牛顿让他们看着墙上的一个白色光点,这是沿窗上小孔透进的一束光线。大家瞧了瞧,觉得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颇感失望。这时候,牛顿拿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把光线一挡,刹那之间光点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如同雨后晴空中显现的彩虹。牛顿解释说:“由此可见,白色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大家屏住呼吸,看着这个“新玩意儿”,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那个时候,牛顿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名字,他的发现、他的研究,他的小小的成就还都只是他那英国乡间的斗室中,仅仅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的世界。牛顿在那些寂静而平凡的岁月里,一点点成长起来,变成一个思想深邃、头脑机敏的少年。
  
  现在,我们已经无法考证牛顿在十几岁的日子里,以怎样的心情憧憬过自己的未来人生,那是一个少年经常在脑际萦绕的梦想。牛顿把几乎全部的时光都分给了书籍和思考,因为只有书籍和思考才是他的快乐、他的幸福。书籍,给了他丰富的知识;而思考,还有思考之后那源源不断的“新玩意儿”,都在一点点堆积出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那个了不起的科学巨人。
  
  在狂风之中逆行
  
  牛顿到了16岁的时候,数学知识还很肤浅,对高深的数学知识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知识在于积累,聪明来自学习”,牛顿下决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数学的高峰。
  
  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勇气,牛顿仿佛已经决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科学。
  
  在基础差的不利条件下,牛顿正确认识自己,知难而进。他从基础知识、基本公式重新学起,扎扎实实,步步推进。他研究完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后,又开始潜心研究笛卡儿的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后来,牛顿终于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
  
  还有过这样一个听起来充满了传奇色彩的故事。有一天,天气陡然变坏,狂风肆虐,尘土飞扬,一时间出门的人几乎都睁不开眼睛,可是牛顿却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牛顿便拿着工作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这样的勇气,始终如一地支持着牛顿,他从未想到过退缩。
  
  大风继续吹着,牛顿在风中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风吹走了算纸。最要命的是狂风大作使他不得不经常地暂停工作,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动摇牛顿求知的欲望和取得成果的决心。他就这样一遍又一遍地尝试,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高兴得不得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
  
  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事业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年轻的牛顿终于迎来了成功的曙光。22岁时,牛顿发明了微分学,23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数不胜数的传记中,牛顿一直都是一个科学巨人,那样神秘,那样遥不可及。他也曾是一个乡间少年,温柔的阳光照耀过他读书的身影,他也曾为了青春岁月的烦恼而忧伤他的成长,也曾经布满了艰辛,也有快乐而寂寥的时光。
  
  不过,一个孩子应该有怎样的未来,常常是很难预料的。可是,如果循着他们的生活脉络,通过许多点滴往事,就会小心翼翼地架构出未来的轮廓。一路走过来的那些人生痕迹,未必清晰,却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