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6日,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袁世凯生命最后一刻,大喊了三声:“是他误了我!”随后身亡。这时房屋外一个等待的书生,吓得跌跌撞撞的冲出袁府,身后则是袁世凯孩子们的一片痛骂之声。刚跑出去的书生就是——杨度!
杨度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1874年生于湖南湘潭姜畲石塘村。杨度的父亲杨懿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杨度自幼聪明过人,过目不忘,被人称为神童。杨度10岁父亲就去世了,杨度连同弟弟妹妹一起过继给大伯杨瑞生。杨瑞生当时是曾国藩湘军的总兵,家境富裕,对杨度兄妹几人非常照顾。1892年,18岁的杨度考中秀才,一年后又考取顺天府乡试举人。1895年杨度去北京会试期间恰逢公车上书,他也参加了这个政治运动,并认识了后来大名顶顶的几位人物——梁启超、袁世凯、徐世昌等。回到老家湖南以后,他以举人的身份拜在衡阳第一大儒王闿运门下(大画家齐白石也是王闿运的弟子)。王闿运性格孤僻,并非传统的儒生,一生醉心于所谓的帝王之术,什么是帝王之术呢,其实就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权利斗争手段。帝王之术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效控制臣下,在让臣下去控制人民,由此控制整个国家。杨度在其门下学习整整三年,最喜爱的就是王闿运的帝王之术,这段时间的学习对杨度一生有着巨大的意义。从此聪明的杨度已经有了很大的野心,杨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认为自己好谋无断,适合做别人的军师一类人物,所以他决定,一定要找一个所谓的“明君”然后用毕生所学来辅佐他,成就功业。
东渡留学:当清王朝日薄西山,传统的科举制度日渐衰败,新思想大势所趋,开始转学新学,为将来积蓄学术上的资本。1897年王先谦在长沙兴办学堂,杨度加入其中,借机认识了谭嗣同、熊希龄、唐才常等人,不久留学之风在中国兴盛,出现了所谓的“西洋镀金东洋镀银”的说法,杨度再次心动,1902年,他瞒着老师王闿运自费留学日本,杨度在日本并不顺利,第二年他回到国内,在老师的介绍下认识了清王朝大臣张之洞,并得到张之洞的赏识。1903年杨度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获得了第二名优秀成绩。杨度成绩好但运气不好,清政府怀疑杨度有革命的倾向,没有给他任何官职,杨度非常失意,再次回到日本求学,在这段时间里,长袖善舞的杨度广交朋友,很快认识了孙中山、汪精卫等人,并在1905年选为留日学生总会干事长。
1906年,清政府眼见统治愈加动摇,清政府开始进行所谓的“预备立宪”,宣布将国体向君主立宪的体制变革,清政府的这一套实际上是为了维持统治罢了,当时杨度不是立宪派的一员,但他听说清政府在大肆鼓吹立宪,就立刻向立宪派靠拢,写下了两篇名为《中国宪政大纲应吸收东西各国所长》和《实行宪政程序》的文章。这两篇文章让清政府如获至宝。其实杨度是为了博取政治上的利益,搞的所谓的帝王之术。1907年杨度已经与同盟会的革命组织划清了界限,大肆宣扬立宪的好处,此后杨度回到湖南召集一批人起草《湖南全体人民民选议员请愿书》。经过一番努力,次年春天,袁世凯和张之洞联合举荐杨度,说他“精通宪法,才堪大用”,杨度被任命为宪政编查馆提调,官阶四品,1911年杨度被任命为皇族内阁统计局局长,成为了中央一级的高级官员。好景不长。当年辛亥革命爆发了,清政府垮台,心思灵动的杨度立刻投奔了袁世凯,在其手下做幕僚。袁世凯与南京临时政府谈判期间,杨度来回奔走,立下了不少功劳。
1912年春天,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杨度也随之水涨船高,杨度与袁世凯交往中,揣测出袁世凯有称帝之心,杨度认为如果自己推动袁世凯称帝,那自己将功高志伟,至于什么时候推动还需等待时间,1913年宋教仁遭到暗杀,7月北洋军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江西、江苏、安徽等省部被北洋军攻陷,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革命领袖流亡日本,眼看异己被排除,袁世凯志得意满,在1914年下令解散国会,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杨度认为时机到了,开始在袁世凯身边鼓吹称帝。
1915年杨度发表了《军宪救国论》一文,宣称“共和不适合与中国,只有君主专制才能让中国强盛”。这篇文章说到袁世凯心窝里了,大赞杨度说的都是“至理名言”为了制造舆论,杨度一手策划了所谓的“乞丐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人力车夫请愿团”等滑稽的组织,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着名的闹剧,袁世凯自然非常高兴,不但授予其“二等嘉禾勋章”,还亲笔题写了“旷世奇才”的匾额送给杨度。
1915年袁世凯正式称帝,一时间举国哗然,人们纷纷攻击袁世凯为了一己私欲开历史的倒车,作为袁世凯帮凶的杨度,也成为了万夫所指的人物,舆论称他为:袁世凯的文化走狗。1915年蔡锷将军率领护国军在云南宣布武力讨袁,此后南方多个省份开始响应,北洋军实力人物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按兵不动,坐看形势发展,而张敬尧之流为袁世凯卖命的北洋军,由于士气低沉被湘军击败,眼见形势不利,北洋军内部又出现分歧,袁世凯在惶恐之下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两个月后,袁世凯在惊怒交加之下病死,临死前袁世凯对撺掇他称帝的杨度极为不满,于是出现文章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