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像康熙帝那样夺回政权的小皇帝,实在寥寥无几。很多小皇帝从小到大,一直在做傀儡。即便名义上可以亲政,朝政大权实际也掌握在别人手里。
康熙帝之后二百年,清朝出了一位对权力无限渴望的太后——慈禧太后。咸丰帝病死后,她立自己六岁的儿子载淳为帝,这就是同治皇帝。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时临朝听政。同治帝在位十三年,前十二年一直由两位太后处理朝政。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亲政了,只过了一年多,他就因为天花离开了人世。
同治帝去世后没有子嗣,慈禧太后当天就确定了立醇亲王三岁的儿子载湉为帝,就是光绪帝。她已经尝到了临朝听政的甜头,再也不愿轻易放弃。
载湉即位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坐在龙椅上接受百官的朝贺,很快就坐不住了,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喊:“额娘,我要回家!”登基大典就在小皇帝不停的哭闹声中结束。小皇帝还不知道,自己要以一个傀儡的身份,度过接下来的三十四年。
光绪帝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按照亲缘关系来说,光绪帝既是慈禧太后的侄子,又是外甥。但光绪帝刚一进宫,慈禧太后便要他改口叫自己“亲爸爸”(即“皇阿玛”),树立自己的威严。她还要求光绪帝的师父翁同龢注重对光绪进行“孝”的教育,除了不断温习“二十四孝”之外,还要讲授《孝经》,给光绪帝灌输“母子君臣”的思想,为自己日后的专权打好基础。
几年之后,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太后得以独揽大权。她还按照自己的喜好调整军机处,将阻碍自己专权的恭亲王奕撤职,另派光绪帝的生父醇亲王执掌军机处。这样,朝廷内外的一切大权,已经全在慈禧太后的掌握之中。
随着光绪帝一天天长大,亲政也逐渐提上了日程。慈禧太后自作主张,将侄女嫁给光绪帝,并明确指出他们的儿子将来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光绪帝大婚之后,慈禧太后名义上交还权力,实际上仍然是幕后的决策者。朝廷内大小事务,大臣们要先向慈禧太后请示,然后才能禀奏光绪帝。
年轻的光绪帝不愿再做傀儡。他暗中在朝廷里培植了一批自己的势力,使朝廷内形成了帝党和后党相争的局面。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大大刺激了光绪帝,他深切感觉到了亡国的危险。再加上康有为等人上书要求变法图强,这位君主动心了,想通过变法改革,摆脱亡国的命运,使国家富强起来。
慈禧太后却是顽固的守旧派。她认为祖宗之法绝不可变,为此还把光绪帝找来,大骂一顿。平常懦弱胆小的光绪帝这次却极为坚决地说:“要是不给我权力,我宁可退位!”慈禧太后没想到光绪帝竟然会以退位来要挟她,考虑后决定妥协。于是,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
然而,朝廷内的守旧势力占了上风。无论光绪帝颁布多少诏书,他们或者置之不理,或者阳奉阴违。光绪帝无奈,只好罢免礼部怀塔布等六位大臣,使慈禧太后感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威胁。于是,慈禧太后秘密调集地方军队,驻扎在北京郊区和天津,以防不测。
形势危急,光绪帝找来康有为等人商议对策。他们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刺杀荣禄、软禁慈禧太后,保住光绪的帝位。谭嗣同自告奋勇前去游说,却没想到袁世凯是个出尔反尔的小人。谭嗣同刚一离开,袁世凯立刻去天津告密,出卖了光绪帝。慈禧太后马上发动戊戌政变,抓起光绪帝并将其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同时抓捕维新派人士,在菜市口杀害了谭嗣同等六人,制造了“戊戌六君子”事件。
从此,光绪帝每天除了上朝之外,再也没有自己自由的时间。上朝时,只有得到太后同意,光绪帝才能说几句话,也没有大臣把他的话当真。大家都清楚,这不过是作秀,大权都握在太后那里,太后的话才是圣旨。
光绪帝曾经垂泪叹道:“我还不如汉献帝呢!”直到去世,他始终未能摆脱这种囚徒一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