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帝曹操,年轻时虽然机智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能力,但为人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研学业,不修品行,所以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有什么奇才,会有什么大作为。只有乔玄、何颙、许劭认为他不平凡。
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人。汉末名臣,曾任大鸿胪、司空、司徒等职,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他第一次见到曹操,就对他大为赞赏,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并推荐他去拜访正在平舆主持月旦评的许劭,求他一评。
何颙字伯求,南阳襄乡人,少与郭泰、贾彪等游学洛阳,显名太学,后为长史。何颙在洛阳一见到曹操,就对身边的人说:“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聪慧过人,好讲伦理,品评人物。他和堂兄许靖主持月旦评时,还都是布衣。他们对人物不虚美、不隐恶的评论,不仅为自身赢得了美名,还能让被评论者从默默无闻一下变为天下知名。他们主持的月旦评,品评人物众多,却都能不偏不倚,一语中的。
譬如陶谦,青年时以性情刚直,礼遇贤士而名噪一时。但是许劭见过他之后,却不这么认为。他认定陶谦只是为了搏得好名声,才故意人前装装样子,并非真心诚意待人。这样的人绝对不能与之为友。后来果然如此。陶谦任徐州牧时,本来可以大有作为一番,使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偏偏背道而驰,胡乱行政,还把寄寓在他那里的文人贤士都抓了起来,造成人心不满和社会动荡,好好一个地方被人抢了去。
再如同乡袁安的后人袁术,青年时潇洒俊逸,卓尔不凡,但许劭却不看好他,认为袁术狼子野心,目光短浅,其事必不能长久。后来果然被许劭说中。袁术虽然也成了一代枭雄,野心勃勃,甚至称帝,欲取汉而代之,但很快就被实力远不及他的曹操所灭。许劭察人之准,由此可见一斑。
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举止行为不同,许劭也很善于把握人物间的细微差别,用词准确到位。譬如当有人问他荀靖与荀爽谁更贤能时,他说“二人皆玉也,慈明(荀靖之字)外朗,叔慈(荀爽之字)内润。”同为璧玉,却还是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又如,他评价陈蕃“仲举性峻,峻则少通”,陈寔为“太丘道广,广则难周”。陈蕃、陈寔二位同族兄弟都是当时国内名士中的大师级人物,许劭却能从褒贬两面去评价,短短八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出两位的鲜明特征。后来的事实也都一一证实:陈蕃为了国事不知变通,宁愿一死成仁。陈寔朋友虽然众多,后来确实也因此惹出许多麻烦。
由于月旦评品评精准,影响甚广,吸引了众多渴望成名的人前来拜访,其中就有魏武帝曹操。
曹操当时正值弱冠年华,胸怀大志,但却因出身阉宦之家而备受世人歧视。为了早日成名,摆脱被人轻看的尴尬局面,他先拜访了父亲大司农曹嵩的同事桥玄,桥玄也以识人着称,很是赏识这位谈吐不凡的少年,但又深感自己的名气不够响亮,怕耽搁了他的前途,便给他指明道路:去找平舆的许子将吧,他的月旦评或许更能让你声名远扬。
然而,曹操拜访月旦评寻求许劭一评,并不像前两次那么容易。
当曹操备了厚礼,一路快马加鞭,兴冲冲赶来平舆时,却因为许劭不欣赏曹操的为人,却不愿见他,总是让门童转告说自己不在家。曹操对此并没有气馁,一次不行,来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再来第三次,第三次还不见,干脆径直闯入房中,将许劭堵个正着。许劭也很无奈,看样子不给句话,曹操是不会走了。于是他就这样随口说了一句:“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说完头也不回地进屋休息去了。
曹操一听,大喜过望,管他“能臣”还是“奸雄”,好歹都是个“英雄”!于是笑眯眯地打道回府。
有了许劭这十字的点评,初出茅庐的曹操果然名声大噪,从此仕途一帆风顺,刚满二十岁就被推举为孝廉,继而又为议郎,洛阳北部尉,最后终于成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在世时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