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诗歌出自江西诗派,开始学诗吕本中,他在《吕居仁集序》中说:
某自童子时,读公诗文,愿学焉。稍长,未能远游,而公捐馆舍。晚见曾文清公,文清谓某:‘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某于是尤以为恨。
从这里可以看出陆游对这位江西派诗人的倾慕和他当时的诗风。他直接师事曾几,多次谈到从曾几学诗的情况,在《追怀曾文清公呈赵教授》诗中说:“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但是中年以后,他否定了自己从吕本中、曾几所学的东西。他自己删定诗稿时,按照中年以后的标准去取,以至我们今天几乎看不到他早期受江西诗派影响所写的诗篇了。当然,模拟的痕迹虽抹去了,但却不能完全去掉已完全溶化到自己技法中去的艺术传承。他诗歌中的炼字炼句、工致的对偶,乃至善于用典,都是这种影响的表现。正如赵翼《瓯北诗话》所说:“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亦不事涂泽”,“才气豪健,议论开辟,引用书卷,皆驱使出之,而非徒以数典为能事。”
陆游还熟读了屈原、陶渊明、王维、岑参、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林逋、梅尧臣、苏轼等人的作品,宋以前的作家,他最尊崇屈原和杜甫。屈原、杜甫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他们在思想意境与表现手法方面,都给陆游以深刻的影响。杨万里在评陆游诗时说:“重寻子美行程旧,尽拾灵均怨句新。”既说明了陆游所师承的诗歌传统,又指出了陆游的创作特色。宋代诗人中,陆游与梅尧臣无论是就其所生活的时代,还是他们的出身与遭遇,都有许多相似之处,从生活时代看,都是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空前尖锐的时代,而这些矛盾,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们都比较关心人民的疾苦。因此陆游也最推重梅尧臣,并不断地向梅尧臣学习。最终在成就上远远超过了梅尧臣。陆游不是向前人乞求残余,而是把各家熔铸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之中。
陆游的诗风更与他的生活经历直接相关。他在绍熙三年(1192)写的《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打痨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翦裁妙处非刀尺。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他认为自己悟到“诗家三昧”是到达南郑后的变化。正是生活实践使他突破了江西派的樊篱,走出自己的路。他的杰出的成就是他所生活的那个南宋时代赋予他的。他置身于时代的洪流之中,生活在人民群众中间,他有饱满的爱国热情,渴望杀敌报国,再加上他善于向前代和同时代的诗人学习,他的诗歌终于具有了自己的内容与风格。
陆游的诗歌广泛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要矛盾,从这方面来看,他的诗很接近杜甫的风格,因而获得一代“诗史”的称誉。陆游善于抒写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而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去做具体的铺叙与细致的描绘,把复杂丰富的现实内容经过高度概括,凝聚在简炼的诗句之中,着重写出自己的感情,抒情味道浓厚。如“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追感往事》)“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等诗句,都犀利的揭露了投降派的本质。“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凝炼而又概括的诗句,表现了诗人深沉而又丰富的感情。陆诗中很少有像杜甫“三吏”“三别”那样的叙事诗。也没有白居易那样的夹叙夹议的讽刺诗。陆游的诗具有概括性强、抒情性强的特点。
陆游诗浪漫主义特色也十分浓厚,尤以七言古诗更为突出。这些诗多侧重于抒写诗人的理想、抱负,和为祖国献身的豪情壮志,慷慨激昂,乐观自信,表现出诗人执着的追求,热情的向往。古体诗的形式,平仄束缚少,韵脚自由,也适于表现热烈奔放的激情。如《醉歌》、《楼上醉书》、《醉中下瞿塘峡》、《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对酒歌》、《神君歌》等等,从构思到表现手法,都带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的色彩。他在嘉州时写的《醉歌》:我饮江楼上,阑干四面空。手把白玉船,身游水精宫。方我吸酒时,江山入胸中。肺肝生崔嵬,吐云为长虹。欲吐辄复吞,颇畏惊儿童。乾坤大如许,无处着此翁。何当呼青鸾,更驾万里风。
诗人在江天空阔的高楼之上饮酒,醉后神游看到祖国大好河山遭到侵略,顿生无限激愤之情。最后两句写出诗人热情的憧憬,他希望能收复失地,乘青鸾驾万里风在祖国的江天自由遨游。这首诗想象丰富,气魄宏伟,有气吞山河,神游天外的气势。又如《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此言果不虚,仅可容吾愁。许愁亦当有许酒,吾酒酿尽银河流。酌之万斛玻璃舟,酣宴五城十二楼。天为碧罗幕,月作白玉钩,织女织庆云,裁成五色裘。披裘对酒难为客,长揖北辰相献酬。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却驾白凤骖班虬,下与麻姑戏玄洲。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
这首诗是淳熙四年(1177)陆游在成都时写的,诗人从古代神话故事中吸取素材,发挥他瑰丽奇幻的想象,抒发了沉积在胸底的浓郁的愁闷感情,他永远怀念在蜀中前线的戎马生活,希望能驰骋战场杀敌立功,拯救被侵略的家园。即使自己能如传说中人物一样,化仙而去的时候,仍然有一个念头不能放下,那就是再过剑南时,要稍作停留,不忍立即离去。“锦江吹笛余一念,再过剑南应小留。”诗人对国家、对理想怀有何等深沉炽烈的热情!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又看到李白诗风对陆游的深刻影响,难怪在当时有人称他为“小李白”了。
陆游写诗兼及各种体裁,无论古诗、律诗或是绝句都有佳作,尤以七律为佳。沈德潜在《说诗痫语》中说:“放翁七言律,对仗工整,使事熨贴,当时无与比埒。”他写诗重锤炼,清赵翼《瓯北诗话》说他“或者以其平易近人,疑其少炼,抑知所谓炼者,不在乎奇险诘曲,惊人耳目,而在乎言简意深,一语胜人千百。此真炼也。放翁工夫精到,出语自然整洁,他人数言不了者,只在一二语了之,此其炼在句前,不在句下,观者并不见其炼之迹,乃真炼之至矣。”对诗句的锻炼决定了陆诗的语言特色,即晓畅平易,精炼自然,圆转流畅。刘熙载在《艺概》中也说:“放翁体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是令人咀味。”这些评论,都非常贴切地指出了陆游诗歌语言方面的特点。
陆游是南宋一代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无论在思想上与艺术上都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无论在当代或者对后世,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明时期,陆游作品广泛流传,许多人向他学习,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称之为“广大教化主……于南渡后得一人,曰陆务观,为其情事景物之悉备也。”到了清代,许多人为他写诗话,编年谱,选印他的作品,高度赞扬、肯定陆游爱国诗歌的成就。陆游的爱国诗篇一直教育和鼓舞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