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名人故事

勇往直前的罗蒙诺索夫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张小石来源:意林
  俄国学者、诗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奠基者。出身于渔民家庭。1730年到莫斯科求学,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彼得堡科学院,后被派往德国留学。1741年回国后在科学院工作。1755年创办莫斯科大学。他提出了物质和运动守恒的概念,并进行了物质在化学反应时质量守恒的实验。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主要着作有《论固体和液体》《关于冷和热原因的探讨》《论化学的效用》《真实物理化学概论》《论地层》等。
勇往直前的罗蒙诺索夫
  
  1745年1月,在俄罗斯彼得堡科学院的全体大会上,一位宽肩膀、高个儿、头上戴着假发的院士,在大声地宣读着自己的论文:《论冷和热的原因》。
  
  这位30多岁的院士,在论文里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他不同意科学界中最流行而又最普遍的关于冷和热的看法——冷是由于物体中含有“冷素”,热是由于物体中含有“热素”。他认为,冷和热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物质内部的运动!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这是一个向当时最流行的关于冷和热原因的理论的大胆挑战。
  
  宣读这篇论文的科学家,就是俄罗斯彼得堡科学院院士米·华·罗蒙诺索夫。
  
  罗蒙诺索夫诞生在俄罗斯北方荒僻的德维斯基县米沙宁斯卡雅村一个渔民的家里。小时候,罗蒙诺索夫常常跟着他父亲一起出海捕鱼。
  
  罗蒙诺索夫从小就非常好学,可是,他家里很穷,父亲又目不识丁。他在不随父亲下海的日子里,就常常到邻居伊凡·舒卜依家里去。舒卜依是村子里一位有学问的人,罗蒙诺索夫从他那里学会了读和写。他还向舒卜依借了许多书,一空下来,就贪婪地读着。很快地,他念完了他在村子里所能借到的所有的书籍。
  
  强烈的求知欲,驱使罗蒙诺索夫在19岁的时候,便离开了故乡,到莫斯科去求学。他怕他的父亲不让他走,在一个北风呼啸着的寒夜,他趁家里的人都睡着时,穿着两件单薄的衬衫和一件光板的皮袄,带着舒卜依借给他的3个卢布,偷偷地离开了家。由于身边仅有3个卢布,他不得不冒着严寒,从故乡一直步行到遥远的莫斯科!
  
  经过了长途跋涉,1731年1月初,罗蒙诺索夫终于来到盼望已久的莫斯科,并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当时莫斯科唯一的高等学校——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
  
  在斯拉夫-希腊-拉丁语学院里,罗蒙诺索夫第一次走进了图书馆,看到那么多的书籍,他简直像一个饿汉闯进一个放满白面包的厨房里一样,贪婪地读了起来。
  
  罗蒙诺索夫以惊人的勤奋和顽强的精神学习着,在一年时间里,就学完了三年的课程。在这个学院里,他并没有念完最后一个学期,因为这个学院所讲授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了。他很想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但是,这个学院并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由于罗蒙诺索夫成绩优异,他被选派到彼得堡去,在那里的科学院附属的大学里学习。
  
  罗蒙诺索夫来到彼得堡后,还不到一年,随即又被派到德国去学习冶金和采矿。在德国,罗蒙诺索夫得到了实际的锻炼,成了一个知识渊博的人。
  
  由于罗蒙诺索夫平时刻苦学习,善于观察和分析自然界各种现象,使他的科学思想,远远地超过了他的同时代人。
  
  罗蒙诺索夫和利赫曼曾经努力探索雷电之谜。他们认为,闪电是天空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声则是闪电时产生的声音,世界上并没有“雷公”“电母”。然而,许多人不相信。
  
  1752年7月,罗蒙诺索夫和利赫曼决心用科学实验揭开雷电的奥秘。他们在屋顶上竖起一根长长的铁杆,下面绑了一根铁尺,想把空中的电引下来。
  
  在一个风雨交加、雷鸣电闪的夜晚,罗蒙诺索夫迎着风雨屹立在屋顶,观察着风云变幻的天空。利赫曼拿着铁尺站在地上,等待着观察从天上引下来的电流。
  
  忽然,空中猛一闪亮,震耳欲聋的雷声还没有到来,罗蒙诺索夫就听到从下面传来的利赫曼教授的惨叫声。
  
  罗蒙诺索夫赶紧爬下屋顶,一看,利赫曼已被引下来的电流击毙,倒在地上。利赫曼为科学献出了生命!
  
  但是,罗蒙诺索夫没有被这件不幸的事故吓退。他在给利赫曼念完悼词、安葬完毕以后,又继续冒着生命危险,重新开始探索雷电奥秘的试验。在罗蒙诺索夫看来,攻克科学堡垒就像打仗一样,总有人牺牲、有人挂彩,只有勇往直前才能夺取胜利。
  
  罗蒙诺索夫揭开了雷电之谜,但这只是他对科学所做贡献的一小部分。
  
  罗蒙诺索夫博学多才,他不仅在化学、物理学、矿物学、医学方面有过许多贡献,而且还是当时一个着名的诗人。他对历史、教育学、音乐也有相当的研究。
  
  罗蒙诺索夫在54岁时便不幸去世。他留下这样的遗言:
  
  “朋友们,我知道我将死了,我对死亡是看得极为平常和淡漠的,所可惜的是我不能完成一切我所计划的有关祖国利益、有关科学发展及科学荣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