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四川之所以称四川,是经“两川”、“三川”等几个阶段演变而来的,明代的曹学在《蜀中广记》卷五十一早已指出过。
四川古称巴蜀,汉代称为益州,晋代分为梁、益二州。唐太宗贞观元年,改益州为剑南道,梁州为山南道。唐肃宗至德二年分剑南道为东西两川,置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两川节度使,治所分别在今三台和成都,这样,就第一次有了“两川”的称呼。到了唐代宗时,又将剑南东道、剑南西道和山南西道置三道节度使,又称三川节度使,当时一般都简称为剑南三川。这样。“两川”又变成了“三川”。这里的“三川”就是指今天的四川。宋初,在今四川地区分置四川路和峡西路,治所分别在今成都和汉中。到宋真宗咸平四年又分西川路为西川东路和西川西路,分峡西路为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就成为益、梓、利、夔四路。这四路,一般称为川峡四路,又略称为四川,就这样,历史上出现了“四川”这一行政区划的称呼。四川称省,始于元代。元代的中央行政机构称为中书省,仅次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宋代的川峡四路就成为元代的四川行省,简称四川省。此后,四川省的名称就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