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知不觉中,蛇年即将结束,我们又要迎来中华民族最大最隆重的节日—春节。
按照咋们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排位,明年是甲午年,对应的十二生肖为马。马,在汉文化中代表的是:速度、力量与高贵;在西方文化中,马(horse)被当做一种神圣的动物,它代表的是:速度、优雅和高贵。可见,尽管中西方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但对马的释义上却相当接近!
在我国古代,马的地位也是极高的。《易经》中认为“乾为马,坤为牛”,用马来象征天。古代还有四时祭马的仪制,春祭马祖(又称为“天驷”),夏祭马牧,秋祭马社,冬祭马步。隋、唐之际其风不衰,宋代每年六月二十三日条马神庙。旧时马王庙甚多,香火亦盛,其根源在于对马的崇敬心理。马被视为兴旺、发达的象征。马,给人的印象是十分美好的。英俊、骏逸、骄悍、神速,这些美好的词句,都常常用来形容骏马良驹。马是美的化身。马的形体雄健而协调,修长而匀称。马首昂扬,马背圆平,马的鬃尾丰茂华美,神采飘逸。骏马奔跑起来,鸣声萧萧,蹄声踏踏,英姿飒爽,似虎如龙。
马,作为社会自然动物园里的普通一员,随着人类社会的长期进化,成为人类可靠的朋友,得力的助手,被称作“六畜之首”。马和人的关系向来是很密切的。古代征战劳作都离不开马,至今虽已在不少地方用机械代替了马,但马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马在不少文学作品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在历代画家中,以画马出名的大有人在。像古代的“八骏图”,近代徐悲鸿画的马,都闻名遐迩。在古典小说中写到的马也不少,如: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白龙马;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实为吕布的坐骑);秦琼曾经卖过的黄骤马。人们宠爱马,还缘于马性温顺忠勇,如:妇幼皆知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就是讲马感恩图报的灵性;《三国演义》中有“刘备的卢马跃檀溪”的经典故事。
马,还是财富象征。《论语》中记载,孔子曾以“有马千驷(即四千匹)”来形容齐景公之富有。《孟子》中记载,孟子曾批评梁惠王“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表明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马所占有的突出地位,也可说明马是财富与实力的重要体现。
马有“真君子”的美称
马不但是吃苦耐劳的动物,而且是家畜里面最有灵性和最为高贵的动物,素有“君子”动物的美称。马不但灵性很高,而且生活比较讲究,又比其它动物吃苦耐劳。一般情况下,一匹马的智力相当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它能根据自己的悟性来完成对同类及人之间的识别。马从出生到死亡,不论是取食还是睡觉,都一直站着。除非遇到不测之险,有病或者死亡的那一刻,绝不会躺下。在古代,伴随人类互相争战的马,晚上还能为军人守营放哨。在人类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军人因为有马的保护才幸免于难。公马在种群里,在抵御同类和野兽的攻击和侵袭时,也是勇敢的“卫士”。
马还是十分注重伦理关系的牲畜。上世纪60年代,新疆农大教授哈米提把伊犁昭苏种马场两匹公马驹转到巩留县牛场马队,5年后才把它们带回昭苏种马场。这年夏天,他牵了其中一匹公马准备和种马场的一匹母马进行交配。公马见到母马后非常兴奋地冲了过去,接下来的情形让哈米提感到很纳闷:公马闻了闻母马身上的气味后竟然安静下来,拒绝按照主人的要求进行交配。后来查阅了两匹马的资料后才发现,这两匹马是母子关系。此后,他多次做过类似试验并走访牧民,结果都相同。
自古以来,马始终是人类忠实而勇敢的伙伴,曾经为社会生产力的推进、人类文化的的发展、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富强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同时人类也给马极高的评价,积累了许多关于马的成语,如一马当先、马到成功等。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马产品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看重,马的身价也随之上升。马奶和马肉独特的营养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以生马肉、马奶为主要产品的养马业很快兴起。其实,除生产马奶和马肉外,马的皮、毛、血、骨、蹄、脏器等副产品也可综合利用,以及用胃液、马血清和孕马血清等生产的医疗和生物制品,甚至现在马尿和马粪也被利用起来,孕马尿成了新的生物高科技产品。马浑身是宝现在已成了不争的事实。
马是冷兵器时代重要战争机器
人类优先饲养的动物,它耕地拉车,驮物乘骑,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资源。冷兵器时代,马是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连年不休的厮杀征战,立下了数不胜数的汗马功劳。古有这样的说法:“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一个国家、一个部落,良马的数量和骑兵的多少强弱,在某种意义上成为其军事实力的象征和标志。人们常把马与英雄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自古就有“宝马良驹赠英雄”的历史美谈。关云长的赤兔马,斯巴达克的无尾马等,都以独特的传奇色彩载入史册,给人们留下无数激情澎湃的神奇佳话。在画家和文学家的笔下,马又千姿百态,风流万种。徐悲鸿笔下《六骏图》中的烈马横空出世,娇健洒脱。那健劲的四蹄腾空而起,飘逸的马尾随之巅狂而舞,尽展宝马良驹的神采风韵。《前后汉演义》中西楚霸王项羽的战马,越过险滩,跨过溪流,纵横驰骋,在千军万马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披糜,漫起一道长长的黄尘……演绎出一曲侠肝豪胆、感人至深古战场的传奇颂歌,令人唏嘘喟叹!有关马的文化历史及传奇故事,感人至深,不胜枚举。马的聪明、勇毅、忠诚、耐劳的特征,又给人们留下了无尽而又永恒的思考与启迪。
马是沙场之物,自古以来,名将和名驹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拾遗记》中记载了周穆王八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宵,野行万里;四名越影,逐日而行;五名逾辉,毛色炳耀;六名超光,一形十影;七名腾雾,乘云而奔;八名挟翼,身有肉翅。郦道元在《水注经》写到:“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其中多野马。造父于此得骅骝、绿耳、盗骊、骐骥、纤离。乘以献周穆王,使之驭以见西王母。”扬雄在《河东赋》中注:“诗古曰:‘翠龙,穆天子所乘马也’”。《古今注》中说秦始皇有七匹名马:“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西京杂》中记述记九逸之马:“汉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骏足也。名曰浮云、赤电、绝群、逸群、紫燕骝、禄螭骢、龙子、嶙驹、绝尘,号九逸。有来宣能御。”《张转》记载张骞在出使西域中带回乌孙、天马。《西域赞》提及的黄门四骏:蒲稍、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注:孟康曰:“四骏马名”。《曹操传》记载的赤兔马:“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马政论》记载的的卢马:“颡上有白毛谓之的卢。”《后汉书》记载的绝影马:“曹公所乘马名绝影。”《古今注》记载的惊帆马:“曹今有名马名惊帆,言其驰骤烈风举帆之”。等等。
马的历史传说与佳话
透过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我们可以看到有关马的传奇佳话、传说灿若星辰,不绝于耳。早在远古时期,传说马诞生时有双翅,叫天马,它在地上会跑,海上能游,天上善飞,是一种极有威力的动物,后来它在玉帝殿前作了一匹御马,天马因玉帝受宠,渐渐骄横起来,时常胡作非为。有一天,天马溜出天宫,直奔东海要硬闯龙宫。守宫门的神龟及虾兵蟹将一齐阻拦,天马恼羞成怒,飞腿踢死了神龟。此事告到天宫,玉帝便下令削去天马双翅,并压在昆仑山下,300年不许翻身。200多年后人类始祖——人祖,从昆仑山下过时,应天马的求救,砍去山顶上的桃树,使天马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从昆仑山底一跃而出,天马为答谢人祖救命之恩,跟随人祖来到人世间,终生为人祖效劳。这种民间传说固然是虚构的,但事实上马的起源是非常早的。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北方各地都有马的历史踪迹,传说马和龙有着天然的联系,人们常常把马看作是人类的吉祥物,将龙马精神放在一起推崇,在我国汉代流行龙的画像,是“马首蛇尾”,这自然是对龙的“速写”。马首作为龙首,可见马类在龙的形象中占有非常显着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就非常喜爱马,他将自己宠爱的一匹马精心养护起来,给马穿上五种装饰而成的锦衣,并且将它养在富丽堂皇的房子里,还给它睡觉设有帐幕的床,吃切好的蔬菜等。可是这匹养尊处优的马,竟然因为吃得太过肥胖而死亡。事后,楚庄王非常伤心,号啕大哭,极度悲伤,以极高的规格将其厚葬之。虽说这位楚庄王的行为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但从中可以看出马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其他牲畜所不能替代的。古代人不仅爱马,而且将赛马作为一项广泛而时髦的娱乐和斗智斗勇活动。在我国民间就广为流传的《田忌赛马》,至今家喻户哓,烩炙人口,被列入教科书中。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齐国齐威王欲与大夫田忌赛马,田忌采用好朋友孙妍“优化组合”的谋略,将自己的下等马与齐威王的上等马比赛,用中等马与齐威王下等马比赛,用上等马与齐威王中等马比赛,最终以二胜一负的比赛结果获得胜利,赢得齐威王许下的千金赌注。
纵观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轨迹,在我国最善用马东征西伐的民族自然还属北方的游牧民族——蒙古族。游牧蒙古族鼎盛时期是宋末明初时代,那时,游牧部落的勇士们骑着烈马,越过战国时代修筑的长城屏障,由北向南,弯弓搭箭,呼啸着扑向中原大地,战火硝烟遮天蔽日,殃及无数黎民百姓。此时,软弱无能、腐败透顶的南宋王朝,显得气数已尽,像一只再也经不起敲打的细花瓷瓶,被蒙古族忽必烈的铁骑猛烈一撞,骤然土崩瓦解,碎片满地。烈马践踏之处,南宋王朝的经书撒落一地,便不得不改朝换代。
然而,靠铁骑烈马夺得天下的元朝,也算不上一个长寿的王朝,但他却使世界发生了大面积的“地震”,酿造了无数生灵涂炭、血流成河的战争惨剧。他马上得天下,马上守天下,东征西讨,横征暴敛,从未停止过。在最兴盛的辉煌时期,用战马铁骑向周边国家征讨,横跨欧亚大陆,曾穿过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当时中亚最强盛的伊斯兰教国家。蒙古铁骑疾如飓风,劲如山压,战马踏到了东南亚,他的声音传到了小亚细亚、罗马,中国的版图骤然间大了许多许多。成吉思汗作为“世界的征服者”,不仅留在中亚和世界的史籍中,更让整个人类感到战争的震栗,使战争的记忆延绵至今。公元1280年,他又贸然派兵攻打日本,试图靠武力征服这个岛国,使其纳贡诚服,但最终没有成功。因为,这个游牧民族习惯于在马背上厮杀,习惯于靠战马夺得天下,离开战马上了船便头晕眼花,找不到北,失去了自己武力优势,失去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雄风斗志,从而使征服岛国的梦想化为泡影。对于当今的国人来看。这仍然是一大憾事啊!
底蕴颇深的其他“马”文化
在十二生肖中,马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属“午”,故一天十二时辰中的“午时”——中午十一点至中午一点又称“马时”。按民间通俗的说法,中午太阳当顶,是阴阳换柱之时,一般的动物都要躺着休息,只有马还习惯地站着,甚至睡觉也站着,从不躺着,这样午时就非马莫属。
属马的人,一般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敢作敢为,凡事抢先一步,不肯服输。属马的人一般性格刚烈,沉着稳健,踏实肯干,忠于职守,具有吃苦耐劳的特征。属马的人很有随机应变能力,富有才智,具有预见能力,具有创造性,往往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他就能极早地估计到,适合从事一些开拓性的工作;属马的人天生性格开朗,活泼好动,属于活跃分子,遇事能想得开,度量较大,比较热衷于体育事业;属马的人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性格,也存在不能持久,工作方式、追求目标、恋爱对象易变换,心直口快难以保守秘密,得罪了朋友还浑然不知等问题。
马姓是我国第19大姓,拥有人口占全国人口总量的1%以上,是目前回族人口最多的姓氏。实际上,汉族人马姓最早源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史记·赵世家》记载:公元前20年(赵惠文王二十九年),赵国大将赵奢大破秦军而被赵王“赐号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以此为荣,就将“马服”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将之简化为“马”姓。宋人郑樵《通志·氏族略》云:“‘马服’氏为‘马’氏,赵姓,伯益(赵奢的字)之后”。马姓群英荟萃,英才辈出。东汉有马援、马武、马融、马腾及其子马超;唐代马氏任宰相就有三人,分别为马周相唐太宗,马燧相唐德宗,马植相唐宣宗;南宋有抗金义军首领马扩,着名画家马远、马和之;金国有着名道士马丹阳;元代有航海家马欢,女画家、诗人马湘兰,农民起义军首领马守应;清代有史学家马骥,伊斯兰教学者马注,语言学家马建忠;近现代有散文学家马其昶,考古学家马衡,着名民主人士马叙伦,细胞组织学家马文昭,着名京剧演员马连良,土壤学家、土壤地质学家马溶之,作曲家、音乐学家马可等。
古有“伯乐相马”的经典故事。“千里马”是指“日行千里、夜走八百”的宝马良驹。古往今来,都在弘扬千里马精神。千里马精神的核心是具有远大抱负和聪明才智。千里马精神的主体是百折不挠、勇于拼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马精神的突出特点是不畏艰难险阻,都志坚如铁,信念不移,以无畏无惧的气魄和胆识,战胜自我,战胜磨难,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跨越千难万险,到达胜利彼岸。千里马精神的灵魂就是无私奉献。千里马精神的根本就是要有识才用才之能。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生之计在于勤。在即将到来的马年,祝愿朋友们以千里马精神为动力,一马当先,策马驰骋,马到成功,马上发财,屡立“汗马功劳”, 惊闻“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