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民国故事

张勋复辟:白胡子大爷的疯狂游戏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李小强来源:杂文月刊
  张勋,生于1854年,江西奉新县人。清朝末年,他曾经担任过云南、甘肃、江南提督。辛亥革命后,华夏大地换了主人,他又成了民国的长江巡阅使。
  
  这个张勋,既不才高八斗、经天纬地,也不儒雅风流、书生意气。但他也有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极其保守。这不,虽然历史已经到了民国,但他心里仍然念念不忘大清朝,自己及士兵都还留着大辫子,因此老百姓称他的部队为“辫子军”。张勋在心里想,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让神州大地再次辫子飘飘。
  
  老天总是眷顾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们,黎元洪和段祺瑞的掐架给了张勋完成“伟大事业”的良机。
  
  段祺瑞被“赶走”后,黎元洪才知道,段祺瑞不在自己难受,段祺瑞走了自己更难受。原来,段祺瑞走后,黎元洪就想物色一个新的总理,但找谁谁都不敢接总理的大印,心想,坐老段的位子,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嘛!这边总理没人当,那边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又发电报警告说,政府不由段总理主持,就造他娘的反!这下,可把老实人黎元洪吓坏了。危急时刻,他想到了半个老乡张勋。他心想,老张手握大军,如果得到他的支持,自己就能跟皖系军阀斗斗法。张勋也是这么想的。黎元洪还没给他去电,他倒抢先给黎元洪来了电,其中他极力表示了自己对黎总统的同情,以及自己希望北上“勤王”的决心。
  
  黎元洪接到张勋的电报后,非常高兴地对自己的手下说:“辫帅来了,我的事就好办了!”这时,黎元洪身边的一个幕僚提醒他说:“总统,这事还不能高兴太早。你看前清都灭亡了好几年了,他老张还是一个辫子拖在脑后。这次他北上,我怕事情没那么简单!”听到这儿,黎元洪的脑袋也清醒不少。他连忙说:“要不给他发电报,让他少带点人来!”于是,他就急忙给张勋发了电报。
  
  这时,张勋带领他的辫子军,已经乘火车到了天津。张勋根本就不吃这一套,他对前来接他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黎总统,他必须答应我两个条件:一是让他身边的那群小人全部滚蛋,二是解散国会。如果做不到,别怪我不客气!”黎元洪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痛苦,心想:这不是去了老虎来了狼嘛,看来自己这次栽大发了。但没办法,他只能按老张说的办。
  
  黎元洪完成了张勋布置的任务后,张勋就进了京。他进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请来“保皇派”的鼻祖康有为。康有为,广东南海人,曾经参与发起清末的戊戌变法。他虽然主张变法,但不主张推翻清朝,而是极力鼓吹“君主立宪制”。所以,大家把他及他的同道中人称为“保皇派”。而张勋那更是一个狂热的保皇分子。所以,一收到张勋的邀请,康有为立即就从外地赶了过来。
  
  鼎鼎大名的康有为来了,张勋非常高兴,马上为他接风洗尘。吃饭的当口,张勋说:“康先生,您的名字是您老爹给您取的吗?”康有为说:“不是,是我自己后来改的。”张勋说:“康先生改得好啊!有为,有为,大有作为嘛!马上您大显身手的机会就来了。”康有为说:“能跟辫帅一起创造历史,我康某人感到非常荣幸,在这儿也替先皇(光绪)谢谢您!”说完,他下桌向老张鞠躬作揖。张勋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这也是我的心愿嘛。”
  
  于是,两人边喝酒,边讨论复辟的事。
  
  张勋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第二天,他就派兵控制了北京的电报局,以隔断北京与地方的联系。而且,他请康有为赶快起草了一封诏书。做好一切准备后,一天的凌晨,“同志们”聚集到张勋的住所,好好吃了一顿。等大家都打着饱嗝的时候,张勋发话说:“同志们,事情能不能成功,就在今天啦。大家努力啊!”于是,张勋领着一帮穿着前清朝服的伙计,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故宫挺进。
  
  到了故宫门前,手持钢枪、头顶辫子的士兵们就呼啦啦冲上去。守门太监们一见这阵势,魂都吓得丢了一大半,纷纷四处逃窜。
  
  有太监连忙跑去向宫中管事的太妃报告,太妃连忙出房来打听情况。很凑巧,她迎面碰上了威风凛凛的张勋。看见太妃,老张立即上前行礼。太妃问:“张大帅,您带这么多人进宫,有什么事?”张勋朗声回答说:“今天是个好日子,我们来请小皇上重新登基!”太妃一听这个,有点紧张,颤巍巍地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张大帅,您不是在开玩笑吧?”张勋听了,满不在乎地说:“有我老张在,你们怕什么!”太妃又问:“小皇帝重新当家做主,本来是个好事,但除了您外,还有其他的支持者吗?”张勋有点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多问,叫小皇帝登基就是啦!”这时,旁边一位清皇室的宗族说:“大帅,这事是不是您再斟酌斟酌?”听到这话,老张火了,他吼着说:“复辟清朝,难道是为了我吗?还不是为了你们!我张某人之所以这样上心,就是为了报答先皇对我的恩情,我图啥!”
  
  皇宫的老人们怕张勋发怒,只好把睡梦中的十三岁少年溥仪,从温暖的被窝中提拉了出来,然后扶他登上了祖祖辈辈坐过的龙椅。一看这个场面,老张和老康等人非常激动,禁不住泪流满面。他们仿佛又看见那个儒雅清秀、身材不高的有志青年光绪。他的微笑多么温暖,他的面容多么慈祥。于是,大家纷纷跪下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溥仪只是打着哈欠,无精打采地回了一句:“平身!”
  
  第二天,北京城满大街都挂上了前清的龙旗,人们就像穿越了时光隧道,又回到了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