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大帝,原名索菲娅·奥古丝妲·弗蕾德丽卡(1729年-1796年),出生于普鲁士斯德丁,后成为俄国女皇。
凯瑟琳出身于一个德国小公爵家庭,父亲是德意志安霍尔特·策尔布斯特王族的职业军官,母亲是德意志霍尔施坦戈多普王族的公主。凯瑟琳自小曾随其母游历过欧洲许多城市,并到过不少德国诸侯的宫廷,她命运的转折发生在1744年,这一年俄国女皇叶丽萨维塔为她的继承人彼得(即后来的彼得三世)挑选妻子,凯瑟琳作为候选人被邀请到俄国宫廷之中。
彼得三世去世后,凯瑟琳继位,成为世界上幅员最大帝国的主人。凯瑟琳自此大刀阔斧,力行革新,掌控与操纵这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
凯瑟琳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的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狄德罗。她兴办各类学校,提倡文学创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鼓励的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等。
在凯瑟琳大帝执政的34年中,俄国变得更加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迁都圣彼得堡后,更是将圣彼得堡变成了一个可与巴黎、伦敦媲美的城市——美轮美奂的建筑、金碧辉煌的宫廷和那令人叹为观止的众多艺术收藏。而作为一个女人,她不满足于仅拥有权力,她还渴望有爱情、亲情、友情以及愉悦的心情。为此,她与朋友保持着频繁的信件联系,溺爱她的儿孙们,对艺术、建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
总而言之,凯瑟琳大帝对历史的影响主要还是体现在使国际格局和版图发生的变化。她使波兰消失和土耳其迅速衰落的同时,使俄国更加强大,统治力量进一步逼近欧洲心脏地带,并在即将到来的拿破仑战争时代立于不败之地。从1762年登基到1796年去世,她是俄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她的一生扮演了很多角色——在公众面前,她是精力旺盛的统治者,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她政绩卓越,治国有方,才干与名气闻名海内外,是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她支持俄国艺术和哲学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地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在私生活中,她是孝顺的女儿、威严的母亲、溺爱儿孙的祖母、忠诚的朋友。这就是凯瑟琳大帝(又称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大帝),十八世纪欧洲最有权力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优雅迷人、极具同情心和爱心的魅力女性。
在日常生活方面,女皇十分有规律,而且待人和善。几乎所有伺候过她的内命妇都对她的人品交口称赞。凯瑟琳有一位外国厨师,他做的饭菜并不适合女皇的胃口,但女皇不忍心辞退他,因此忍受了好长时间他的饭菜。还有一次,她到大厅找人帮她送信,结果发现侍从们正在大厅打牌,结果她吩咐其中一个去送信,然后自己坐下来继续打。
她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女人。但是,她却不是一个好妻子。据说,他的丈夫彼得三世的死,就与她有关。1762年,女皇叶丽萨维塔去世,凯瑟琳的丈夫彼得登上了皇位,成为沙皇彼得三世。七年后,凯瑟琳在奥尔洛夫兄弟和哥萨克首领拉祖莫夫斯基的帮助下,发动政变,成功夺取皇位,囚禁了彼得三世,几天后,彼得三世神秘死亡。
关于彼得三世的死亡原因,很多人都想到了凯瑟琳,但也有人说,彼得三世的死完全是他自己造成的。在彼得三世登位后,他执行的亲普鲁士方针,严重损害了俄国的利益,并引起了贵族的不满。其上台之后一系列令人目瞪口呆的行动,终于将自己逼上了绝路。他下令在“七年战争”中形势大好,胜利在望的俄罗斯军队停止战斗,退出所占的普鲁士土地,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签订和约,只因他是腓特烈二世的崇拜者,还准备“亲自率领一部分军队,听从腓特烈二世的指挥”。在国内,他要俄罗斯人改信路德教,宣布信东正教的人为异教徒,没收东正教会的财产。结果,自然是人心思变。
此外,凯瑟琳还有一连串的情人和一段段令人目不暇接的情史。她曾经宠爱过82个男人,最后一个情人比她整整小40岁。这些艳事使她的好色之名传遍整个欧洲,更成为一代代史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
然而,也有人站出来为凯瑟琳辩解:原因是,她的丈夫是个性无能,不仅如此,彼得三世还是个恶魔。在之前的18年中,对凯瑟琳来说并不轻松。叶丽萨维塔女皇对她时冷时热,使她更加痛苦的是她的丈夫彼得是个身体羸弱,意志薄弱而又怪戾的人,他宠爱自己的情妇,经常羞辱凯瑟琳。在这期间,凯瑟琳自称“无时没有书本,无时没有痛苦,但永远没有快乐”,她只能在书本中积累知识,同时偷偷组织了一个小团体,以她的情夫格里哥利·奥尔洛夫五兄弟为首的近卫军青年军官,成为支持她的铁腕力量。
完美女人“凯瑟琳大帝”却不是一个好妻子,很多人认为,以她的美貌与智慧,她应该能够做得更加完美。但更多的人认为,她本身就是一个受害者,她能够做到的已经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