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1622-1673),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芭蕾舞喜剧的创始人。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传说,莫里哀曾用死亡做过一次最逼真的表演,而那次的表演,也让他付出了生命。是什么原因,让他必须以付出生命为代价,来进行艺术表演?
那是1673年2月17日晚上,法国巴黎剧院上演一部喜剧《无病呻吟》,担任主角的是作者本人——莫里哀。开演前,他妻子恳切地劝他,说:“你病得这么严重,就不要登场了吧!”他回答说:“这有什么办法呢?假如一天不演出,我那50个可怜的兄弟又如何生活呢?”他忍着病痛参加了演出。剧场里座无虚席。莫里哀登场了,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剧中人“心病者”是一个挂着医生招牌的江湖骗子,没病装病,而扮演的人却真正有病,经常痛苦地皱眉咳嗽,观众还以为是莫里哀表演得逼真,就热烈地鼓掌喝彩。由于咳嗽挣破了喉管,当掌声尚未平息时,他的生命已结束在舞台上了。
难道莫里哀真的是因为,他那50个兄弟没办法生活了,才带病出演,并且最终以死亡谢幕的吗?有人说,莫里哀一生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他做梦都想演出一部让观众满意,并且让自己满意的作品。可是,尽管他的名声日益增大,也尽管他的成就已非常高了,但他却依然对自己不满意。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
传说莫里哀每写成一个剧本,都喜欢先念给他的女仆听。女仆听后总是说好。莫里哀最初认为女仆文化水平低,不过是讨主人喜欢而已。一次,莫里哀故意把一个写失败了的剧本念给她听,女仆立刻瞪大眼睛说:“这不是先生写的!”莫里哀恍然大悟,原来女仆已经熟知了他作品的风格。后来,莫里哀觉得,既然连女仆都知道他作品的好坏,他更不能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最后便有了以死亡来做一次最逼真的演出的想法。
莫里哀死后,葬礼很简单,只有两个教士参加,没有任何观众,而且是在日落黄昏之后,悄悄进行的。但是,不管怎样,一个伶人终于获得了葬于圣地的机会!次日,全巴黎都知道了这件事,一个伶人,没有宣布放弃他的职业,没有经过赦免他演戏、写戏的罪过,居然在宗教认可的圣地上安葬了,这是他为艺术争得的荣誉。
也有人说,莫里哀之所以要带病演出,虽然并不全是为了他那50个兄弟,但也是为了能过上富有的生活。这从他的经历中便可以看出,他早期的生活是十分穷困的,演出也是十分失败的,加上那时艺人的社会地位低下,他的内心也是十分脆弱的。
1643年,21岁的他走出家庭,同贝雅尔兄妹等十来个青年,组织了“光耀剧团”在巴黎演戏。演出失败,剧团负了债,莫里哀为此而被拘押起来,后来还是由他父亲作保,才被释放出来的。1645年剧团解散,但莫里哀并不因此而灰心,他又与贝雅尔兄妹一起参加另一个剧团,离开巴黎后,他随剧团在法国西南一带一直流浪了12年,并一直在为成功找机会。
可见,他对于成功是何等的渴望,虽然后来成功了,但依然渴望更大的成功。那时,他生活在民间,得以熟悉法国社会,了解人民生活,也学习人民所喜闻乐见的闹剧,和以演技着称的意大利“即兴喜剧”,锻炼成一名出色的戏剧活动家。
还有一种说法是,莫里哀可能患有轻度的精神病。在他演出之前,正好疾病发作,他明知道可能有危险,但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演出。结果在表演时,疾病加重,最后遇难。
关于轻度精神病的说法,还可以从他小时候的经历中探知一二。他父亲曾花钱购买了“国王侍从”的身份,希望莫里哀能继承父业,或者做律师。1635年,父亲把他送进贵族子弟学校克莱蒙中学读书,1638年,又把“国王侍从”的身份过到他名下。1639年,莫里哀中学毕业后,父亲还为他买到一张奥尔良大学法学硕士的文凭。但是莫里哀自幼就喜爱戏剧,而不喜欢经商或者父亲为他安排的其他职业。虽然他有着很多被父亲关照的机会,但是他却认定父亲给他指出的道路都是没有前途的,并且一直与父亲的关系紧张。为此,他的父亲还动手打了他,以至于让脑袋受损,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莫里哀都有睡不好的情况出现,这里可以推测出,他确实是患有轻度的精神病。但是,也有医生说,一般轻度的精神病是没有自杀倾向的,再说,轻度的精神病也不会在演出时而突然死亡。
莫里哀究竟为何要用死亡,来做一次最逼真的表演?依然是个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