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是其笔名,原名为威廉·西德尼·波特。美国着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作家欧·亨利是不是曾经盗窃过银行?一个作家,又为何要盗窃银行呢?既然是作家,难道还需要盗窃银行来维持生计吗?是他有盗窃的习惯,还是因为经济拮据?这些谜团,一直困扰着人们。
1862年,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父亲是医生。他所受教育不多,15岁便开始在药房当学徒,20岁时他还去得克萨斯州的一个牧场当了两年牧牛人,积累了对西部生活的亲身经验。1884年以后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此后,他在得克萨斯做过不同的工作,包括在奥斯汀银行当出纳员。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的幽默周刊,并在休斯敦一家日报上发表幽默小说和趣闻逸事。
从这里,我们依稀可以看出,他曾经盗窃过银行一说,确实是有根据的。因为他曾经当过银行的出纳员。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他的创作紧随莫泊桑和契诃夫之后,而又独树一帜。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
1887年,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正当他的生活颇为安定之时,却发生了一件改变他命运的事情。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他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他为了躲避受审,逃往洪都拉斯。1897年,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判处5年徒刑。在狱中曾担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在《麦克吕尔》杂志发表。1901年,因“行为良好”提前获释,来到纽约专事写作。正当他的创作力最旺盛的时候,健康状况却开始恶化,于1910年病逝。
原来,他真的曾经盗窃过银行。但是,又有人说,那时他虽然当过银行职员,但却没有盗窃过银行。这从很多方面都可以了解到,不但是因为当时他没有承认过,自己曾经盗窃过银行,而且,当时虽然他生活贫困,但他却是一个正直的人。要将他与一个盗窃案犯联系起来,确实让人不可信。
于是,有人说,他肯定遭到了他人的陷害。这从他的作品,便能找到一丝线索。
欧·亨利的小说通俗易懂,其中无论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何处,也无论主人公是何等人物,他的故事写的都是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一般说来,驱使人们行动的欲望和动机是相当复杂的,但是欧·亨利人物的思想相对来说却都比较简单,动机也比较单一,矛盾冲突的中心似乎都是贫与富。这一方面大概因为美国是个平民社会,不存在天生高人一等的贵族阶级,既然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贫富就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此时正值美国内战后的“镀金时代”,拜金主义盛行,坑蒙拐骗样样齐全,贪污舞泛滥成灾,似乎只人能赚到钱便是成功,并不问问钱的来历是否清白合法,难怪金钱的占有程度便成了人们关注的中心,与欧·亨利同时代的马克·吐温说得好:“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贫穷总是不方便的。但只有在美国,贫穷是耻辱。”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因为过多地描写了那个社会的了阴暗面,所以他遭到陷害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的。但是,也有人提出了更多的疑问。
关于1896年奥斯汀银行指控欧·亨利,在任职期间盗用资金一事,很多人说欧·亨利是被人陷害的。因为那时他的生活条件已经好转,根本没有必要盗用银行的资金了。在欧·亨利穷困潦倒的时候,他都能坚守清贫,为何在生活好转时犯下如些过错,这不是自毁前程吗?别说是对于一个如此伟大的作家,就是一个平常人也不会这么做的。
但是,又有另一种说法。如果欧·亨利没有盗用银行资金,那他为什么要潜逃?为什么不敢直面银行的调查?并且最终被抓去坐牢也没有为自己辩解?
另外,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因为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还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也许欧·亨利盗用银行资金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种习惯,他害怕过穷日子,他想余下更多的钱,不过是讨个心安而已。
还有人说,正是因为欧·亨利因盗用银行资金,并坐牢后,才获得了如此丰富的写作素材,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