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春秋战国

宋襄公“不乘人危”打败仗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邓大生来源:新华文摘 标签:宋襄公
  齐桓公死后,齐国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公子昭逃到了宋国,宋襄公就通知各路诸侯,希望大家共同护送公子昭去齐国继位。可是宋襄公毕竟没有齐桓公那样的号召力,除了三个小国带了兵马过来,其他的国家都没有当成一回事。于是宋襄公率领四国的军队打到齐国,帮助公子昭继位,即齐孝公。
  
  齐国本来是诸侯国中的强国,如今,齐国的国君靠的是宋国的力量登上的王位,因此宋国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宋襄公也有一位有野心的君主,他希望自己能够接替齐桓公的位子成为中原的霸主。可是这次他的号召却只有三个小国响应,几个中原大国却没有把他当回事。
  
  宋襄公希望能够借助大国去征服小国,于是派人去联络楚国。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楚国答应和他合作,那么在楚国势力下的小国自然也就臣服了。
  
  宋襄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臣们,其中公子目夷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宋国目前的国力还不够强大,想要成为盟主并不会有什么好处。可是宋襄公一心想成为霸主,根本听不到那些反对的声音。他立刻邀请楚成王和齐孝公来宋国开会,共同商议会合诸侯订立盟约的事。两个诸侯都同意了他的请求。
  
  公元前639年,眼看就要到了会盟的日子,宋襄公驾着车去开会。临走时公子目夷劝他多带些人马以防不测,可是宋襄公认为开会就是为了不打仗,自己怎么可以带兵去呢?公子目夷怎么也说服不了他,只好空手跟着去。
  
  在商议的过程中,果然发生了争执,楚成王和宋襄公都想做盟主,顿时争吵不休。
  
  楚国是大国,依附楚国的诸侯也多。宋襄公还想继续争论。楚国的一班随行人员全都脱掉了外衣,露出了里面的铠甲,他们将宋襄公绑了起来。后来,经过鲁国和齐国的调解,让楚成王做了盟主,才把宋襄公放了回去。
  
  宋襄公回去之后仍然不服气,就连宋国的邻国郑国也跟着楚成王一起反对他,这使得宋襄公更加生气。为了出这口气,宋襄公决定先攻打郑国。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急忙向楚国求救。可是楚成王并没有派兵来救援,而是直接率领军队攻打宋国。宋襄公没想到楚国来这么一手,急忙往回赶,最后在泓水的南岸驻扎下来。
  
  两军隔岸对峙,楚军开始渡过泓水,进攻宋军。公子目夷见此,连忙催促宋襄公下令展开攻击。可是宋襄公反而责怪公子目夷:“对方还没有过完河,我们怎么能这时候发起攻击呢?这样太不仁义了。”
  
  正说着,楚国军队已经上岸了,他们正排队摆阵。公子目夷心里着急,又催促宋襄公,可是宋襄公又以人家没有排好队伍为由拒绝发起攻击。没多久,楚国士兵已经摆好阵势,只听得战鼓声响,楚军便如洪水般奔涌而至,将宋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这时,宋襄公才急忙指手画脚想要继续抵抗,可惜他的大腿上中了一箭。要不是将士拼命保护他离开,他早已经战死沙场了。宋襄公逃回国都商丘,宋国人都抱怨说他们的国君不会打仗,根本不应该那样打。
  
  宋襄公后来知道了大家背后的议论,但是仍然坚持自己没有做错:“讲仁义的人就应该这样打仗,这是规矩。譬如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能抓来做俘虏;遇到受伤的人就不能再去伤害他。”
  
  公子目夷十分无奈,他气愤地说:“打仗就是为了战胜敌人,如果怕伤到人那还不如不打呢。如果遇见头发花白的人就不抓,那干脆让人家抓走算了。”
  
  宋襄公受了重伤,再加上心中有气出不来,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临死时他嘱咐太子:“楚国是我们的仇人,你一定要报这个仇。晋国的公子重耳是个人才,将来一定能够成为霸主,当你遇难的时候就去向他求助吧!”
  
  乍一看,宋襄公确实很迂腐,可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从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东方的“骑士精神”。春秋时期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历史阶段,而宋襄公本人更是出身贵族,从小接受的就是贵族教育。所以想让他不讲仁义,那是非常困难的。对他来说,战争中取胜固然重要,可是赢得光明正大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