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文化常识

揭秘:《芈月传》义渠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1日责任编辑:吴小东来源:精品文摘
揭秘:《芈月传》义渠的前世今生
  《芈月传》最近演得轰轰烈烈,观众们看得也是如痴如醉,历史上的秦宣太后芈月是秦始皇的高祖母,是称霸六国大秦的铁血太后,她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她让秦国走出内乱,把弱秦变成强秦,秦国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让齐、楚、燕、韩、赵、魏等六国再无反抗之力。为了秦国的强大与统一芈月使尽了手段,其中最为经典的是在公元前272年,她在甘泉宫诱杀了勇猛彪悍的义渠王,并出兵灭了义渠。自此,义渠作为一个古代民族政权在历史上消失了。
  
  《芈月传》里的义渠王勇猛彪悍、粗犷,却不失英俊潇洒的男人,对芈月的情意至真至诚,看了让人感动,最后被芈月所杀,真是可惜呀!看过《芈月传》后想必许多女孩子都芳心暗动,恋上了这枚“粗野”得可爱的义渠汉子吧?那今天就来扒一扒义渠戎的历史八卦,看看义渠王是哪里人,如今还能不能碰见他的遗脉?义渠戎的形成要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Longlongago......
  
  其实历史上真的存在义渠国,战国时期诸侯国划地割据,而这义渠国就在秦国的边上,与秦国接壤。作为邻国所以芈月才会和义渠君相识并相恋。淡然其中的具体原因我们还是等到电视剧出来了就知道了。
  
  言归正传,来说说这历史上的义渠国是怎样的。食疗注解:义渠,为古西戎之国,或称义渠之戎,在今甘肃庆阳西南。早在商、周两代的千余年间,庆阳就居住着义渠民族。春秋战国时期,他们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郡国,与秦、魏抗衡,并曾参与中原纵横争夺之战,成为当时雄据一方的少数民族强国,后被秦灭掉,融入华夏族。
  
  义渠民族在商代前是西方羌戎民族的一个分支,原居宁夏固原草原和六盘山、陇山两侧。商代,他们同居住在陇东的狄族后裔鬼方相互为邻又相互攻击。后来又同住豳地由先周姬姓部落建立的豳国经常发生冲突,不断蚕食其领土。
  
  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的商康丁年间,由于北方狄人南侵,周祖古公亶父率众离开豳地南迁岐山。戎狄两族乘机占领陇东大部分地区。文王末年,姜太公曾派使臣南宫适出使义渠,由于义渠同周人相处关系比较和谐亲密,而鬼方(猃狁)同商周对立,所以每次战争后,鬼方失败逃走,远奔河套,而义渠趁机内迁。这样,义渠就逐渐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庆城、宁县、镇原等地)。所以领土面积也越来越大。
  
  同样因为跟周朝相处比较融洽,他们在同当地周族后裔的杂居中,学会了农耕技术,学习了周族文化,并效仿周人建立城堡和村落,从而发展成为区别于其他羌戎的义渠族,也不再以游牧卫生,反而定居下来,人口不断增长,队伍也越发壮大起来,独树一帜称义渠国。
  
  要说这义渠国王是谁,那还真的不得知,史料记载的很少,我们也无从考证,不过电视剧中就称义渠君,但是根据史料记载也都记载为义渠王,并无详细姓名。(可能小编搜罗的信息还不够完善吧)不过先不研究他的姓名,先来说说他的最终下场是怎样的,和秦国到底有什么关系,像电视剧中那样跟芈月相恋吗?
  
  呵呵,小编忍不住了,相信大家也想不到,实际上,义渠君是死在女人手里的,而且还死的窝囊,这个人就是秦国的宣太后(也就是剧中的芈月,当然咯电视剧为了效果自然会会改编一些剧情的)。公元前306年,秦昭王立为国君,因年纪尚小,由母亲宣太后摄政。她改变正面征讨义渠戎国的策略,采用怀柔、拉拢、腐蚀的政策,以堕戎王之志。她书请义渠王于甘泉宫,让其长期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款待他。后义渠王同宣太后淫乱,生有二子,使义渠王完全丧失了对秦国的警惕。34年后(公元前272年),宣太后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攻打义渠,义渠国亡,领土并入秦国。义渠国灭亡后,义渠族也融入汉民族,逐渐汉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从上我们得知,义渠最先居住在固原六盘山一带,那我们来扒一扒固原的前世今生(资料来源“宁夏固原旅游”微信公众平台):
  
  原始社会末期的固原:农牧业生产有所发展,剩余产品增多,氏族内部的财产分配出现明显差别。社会财产集中到以部落首领为首的少数人手中,私有制取代了氏族公有制。夏朝建立后,各氏族部落首领效仿夏人,建立起以氏族徽号而命名的方国。夏朝时期,居住在固原地区的土着部落畜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实力(义渠戎就是其中的一支),他们与西北各地区的游牧民族结成联盟,经常进攻夏国边境,夏人积极展开攻势。后相征伐犬戎部落。
  
  西周时期的固原:商周之际,固原是游牧民族犬戎(又称猃狁、猃狨)的重要聚居地。当时犬戎逐渐强盛,成为周王朝在西北的严重威胁。西周与犬戎多次战争,最终,西周最后一个国君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覆亡。《诗经》中《采薇》《出车》《六月》等诗歌都反映了西周与犬戎在固原一带的征战场景,“薄伐猃狁,至于大原”表明固原为西周早期文化侵润最北地之一,也是《诗经》的孕育地之一。
  
  春秋时期的固原:固原居住着诸多“方国”的游牧民族,主要为乌氏戎、义渠戎、大荔戎,诸戎割据固原,形成了农耕文化与游牧青铜文化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时期的秦国与当时西北游牧民族中实力较强的义渠毗邻,义渠戎对秦经常骚扰,形成威胁。秦文公、秦穆公、秦厉公期间都对戎发动过战争,进行打击,但并未伤及根本,义渠戎的力量没有受到重大损失。秦躁公时期,义渠向秦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反击,进入秦腹地,重创秦国,和秦形成相持局面。
  
  秦孝公继位后,为独霸西部,采用商鞅变法,迁都咸阳,国力增强,加强向西攻击义渠、乌氏的力量。秦惠文王时期乘义渠内乱,两次大举伐戎,义渠大败,丢失今甘肃庆阳、固原东南领地。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秦军击败齐、燕、韩、赵、魏五国后,又一次攻击义渠,接连攻占25座城池,开拓西北领地,给义渠以沉重打击。义渠经秦军多次打击后势力大衰,臣属于秦。秦昭襄王时期,义渠王曾长期居留秦的王宫中。元前272年,秦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并出兵灭了义渠。自此,义渠作为一个古代民族政权在历史上消失了。“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看到这,想必你对义渠王是哪里人有了一定的了解,要想了解更多除了继续观看电视剧《芈月传》之外,但有关固原的历史需要你更进一步了解,这样看电视剧才会有味!
  
  秦时期的固原:秦国立国450年后,设立了乌氏县(在今泾源县境内,今宁夏全境内第一个县级行政单位),后又增设朝(zhu)那(nuo)县(今彭阳县古城镇)。战国秦长城的修筑,是固原境内现存最早的地面建筑。
  
  西汉时期的固原:西汉是固原古代史上为数不多的长治久安时期。西汉王朝设置安定郡(今宁夏境内第一个郡级行政单位),共管辖21县,包括固原境内的高平、朝那、乌氏县和月氏道(今隆德县境内)。汉武帝也曾6次出巡安定郡,意义非凡。
  
  东汉时期的固原:安定人高俊拥兵万人据守高平第一城,与东汉分庭抗礼,汉光武帝刘秀两次亲征高平,铲除割据。至东汉中期,安定郡沃野千里,谷稼殷实,经济繁荣。
  
  三国时期的固原:安定郡(包括固原)先从属马腾、韩遂的割据势力,后听命曹魏政权,并设有属国都尉。
  
  西晋时期的固原:固原境内仍设朝那、乌氏县。另设都卢县(今隆德县北),三县均属雍州安定郡。魏晋时,出现大规模民族迁徙,大批鲜卑人东来,屯居高平川(今宁夏清水河流域)。
  
  东晋时期的固原:五胡争雄,固原先后由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统辖,出现格局更为复杂宏大的民族融合、文化融合。
  
  南北朝时期的固原:固原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属地。北魏太延二年设置高平镇,正光五年又改高平镇设置原州,管高平、长城二郡。固原本地文化绚丽多彩,佛教文化出现生机。北周时,须弥山石窟进入大规模开凿。
  
  隋时期的固原:隋朝统一全国后,废除了原州总管府,设置了平凉郡(今原州),管辖平高(高平改)、百泉、默亭、他楼等县。
  
  唐时期的固原:武德元年废除平凉郡重新设置了原州区,管辖平高(今固原)、平凉(今甘肃平凉)、百泉(今彭阳县)三县。贞观五年重新设置原州中都督府,到天宝元年又改为平凉郡。唐中宗神龙元年,唐王朝废除原州他楼县,设置萧关县。
  
  初唐、盛唐、中晚唐都有咏诵萧关、陇山(今六盘山)的诗句,如王维《使至塞上》中“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杜甫《近闻》中“陇山萧瑟秋云高”等等,唐代的萧关道,洒落了唐代文人几多诗情。
  
  宋夏时期的固原:宋朝属固原的有镇戎军(今原州区)、怀德军(今原州区黄铎堡镇)、德顺军(今隆德县)、西安州(今海原县西安乡)。北宋,固原历史上一个刀光剑影笼罩的时代,是宋夏交界、决战之地,堡寨林立,为“北宋极边”,称“中华襟带”。
  
  金时期的固原:金代是固原唐末以来少有的安定时期,女真族作为统治者进入固原地区,由于军事需要,大规模外地人口迁徙、军屯于固原。改镇戎军为镇戎州,德顺军为德顺州,废怀德军和西安州。
  
  元时期的固原:元代是固原历史政治上最辉煌的时期,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驻跸、病逝于六盘山。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六盘山为封地,在旧原州设立开城府,兴建规模十分宏大的安西王府,1307年开城地震,安西王府被毁。
  
  随着蒙古汗国版图与势力的扩大,中亚、西亚人大量进入固原,大批商人和伊斯兰传教士涌入,回回民族在六盘山地区初步形成。
  
  明时期的固原:明代是自宋朝封建体制成熟以来,初次对固原全面彻底统治的王朝。军事上,为抵御蒙古人的侵扰,明王朝设立地方最高军政机构三边总制府,将开城县设为固原州。在此时期,固原城重修,成为西北黄土高原军事建筑千古杰作。
  
  清时期的固原:清代时固原成为祖国腹地,人口剧增,经济相对发展,但由于清廷鼓励垦荒,滥开荒地,滥伐树木,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与此同时,绵延千余年的官方牧马政权从此一落千丈。明末清初,固原成为陕甘回族的主要聚集区,伊斯兰教有了广泛的传播,伊斯兰教门宦制度在固原开始出现和盛行。同治年间,以马化龙为首的回民起义军,和清军进行了历时9年的激烈战斗,最后遭到清政府的血腥屠杀。
  
  民国时期的固原:废除固原直隶州,改置为固原县,隶属于甘肃省泾源道,后又改属于甘肃省平凉专区。民国25年,中国工农红军自陕北西征进入固原县境,在以庙儿掌为中心的地带,成立了固北县苏维埃政府。1938年,固北县撤销。1939年海固事变(固海回民三次起义)被国民党残酷镇压。1942年,设置西吉县,划固原的硝河、张易等乡村归西吉县。
  
  新中国建立后的固原:1949年08月02日,固原解放;1953年11月1日甘肃省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成立,自治州首府为固原县,管辖西吉、海原、固原3县;1955年11月改称固原回族自治州;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撤销固原回族自治州,成立固原专区(泾源划归宁夏);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行政公署,管辖固原、海原、西吉、隆德、泾源5县;1983年10月从固原县东部15个人民公社合并成彭阳县。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固原市,固原县改称原州区,固原市管辖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原州区;2003年海原县划归中卫市;2008年2月划固原北部黑城镇、七营镇、甘城乡及炭山乡划归海原县。固原市现辖原州区和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总人口154.19万人(到2020年末),其中,回族人口71.88万人,占总人口的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