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清朝

康熙靳辅治河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张小石来源:读者在线 标签:康熙

    康熙皇帝直接掌握国家大权以后,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治理黄河。明末清初,兵荒马乱,修黄河的事没人过问。结果,本来就很容易出事的黄河,泥沙淤塞,泛滥成灾,越发不可收拾了。
    黄河一发大水,漫漫黄汤铺天盖地而来,不仅周围百姓的房屋和田地被淹没,就连运河上的运输都被阻塞了。南方的大米运不到北京,清朝政府的开支和北方军队的给养都受到严重影响。康熙皇帝常常为这件事焦虑。他说:“河道关系到漕运(从南方通过运河把大米等物资运往北京,称为漕运),是国家的紧要大事。”他把“河务”“漕运”“三藩”六个大字写在宫殿的柱子上,每天吃饭、睡觉都琢磨怎样处理才妥当。
    康熙十五年(公元一六七六年),黄河又发了大水,扬淮地区七个州县成了一片汪洋。第二年,等平定“三藩”的战事一出现转机,康熙皇帝就毅然决定,着手治理黄河。他选用了精明能干的武英殿学士靳辅当河道总督。
    靳辅是辽宁辽阳人,接到任命之后,他回到家中,想起河务繁杂,责任重大,前任决督就是因为办理不善而被革职,不免长吁短叹,发起愁来。正在这时候,外面走进一个人来。那人上前行礼,高声说:“恭喜大人,黄河年久失修,天下必定要出现能够担当这件大事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不是大人又能是哪一个呢?况且,只要肯用心办事,天下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靳辅听了这话,心情顿时开朗了许多。那人又接着说:“在下保证以平生所学。辅佐大人。”靳辅连忙站起来道谢,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马上打点行装,很快就赴任去了。
    进来开导靳辅的这个人名叫陈潢,是浙江钱塘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喜欢研究农田水利方面的学问,后来屡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六年前,他出外游学路过邯郸,在吕洞宾祠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诗中写道:“四十年中公与侯,虽然是梦也风流,我今落魄邯郸道,要替先生借枕头。”流露出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恰好这时靳辅赴安徽当巡抚路过这里,也去吕洞宾祠游玩,他一眼看到陈潢的诗,不禁拍手叫好。他又仔细一看,墙上墨迹未干,知道陈潢还没走远。就急忙命家人四处查访。没过多久,家人找到陈潢,请他来见靳辅。两人见面后,谈得十分投机。按清朝惯例,凡是州县以上的地方官,都要聘请幕宾,协同料理各种事务。靳辅当即决定请陈潢为幕宾。从此,陈潢就一直跟随在靳辅身边了。这一次靳辅任河道总督,自然也要带着陈潢一起去的。
    靳辅上任以后,带着陈潢从黄河河口溯流而上,沿河视察了湖堰闸坝,勘测水情地势,亲自找两岸百姓和工匠了解情况。晚上,他们查阅典籍资料,研究治河方略。他们往返几百里,经过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终于拟定出大修黄河的方案,随后,陈潢为靳辅一连草拟了八篇奏章,把他们的方案报告给康熙皇帝。他们提出,必须把黄河、运河、淮河视为一体,通盘治理。在治河技术上,除了承袭前人筑堤等方法以外,他们又提出了放淤固堤法。把大量泥沙引进河岸的低尘地区造田;开引堵决法,使决口不堵自灭,以及测水法、减水坝等新办法。
     康熙皇帝觉得靳辅的治河方略既大胆又合理,很快批准了。并调来成千上万的工匠、役夫,日夜施工。靳辅和陈潢每天亲临工地监督。民夫们先在黄河下游挖河三百里。这样,不仅疏通了河道,而且把挖出来的黄河土筑坝,填堵大小决口,使河水安然入海。然后,他们又在河南等地黄河中游河岸修筑堤坝,成功地控制了周围河泽湖泊进入黄河的水量。在第三期工程中,他们在淮河和运河先后动工,或堵决口筑堤坝,或开河挑河改运口,把运河入黄河的河口由地势低的地方改到地势高的地方,结果长年淤积在扬淮地区七州县的洪水退出了,运河的漕运也畅通无阻了,漕船行经黄河的航程缩短了十分之九,既安全又迅速。
    治河工程的开销很大,有时甚至要动用几十万两甚至几百万两白银。有关官吏肥饱私囊很方便,那些靠做安发财的官吏一向把当河道总督看成是美差,从中可以发一笔大财。但是,靳辅这个人很廉洁,分外之财他从来分文不取。不仅如此,他还处处以身作则,不论哪里出现险情,他都亲自到现场指挥。黄河两岸百姓和工匠夫役们对他赞不绝口,十分拥戴。
经过八年的努力,黄河大修和增修工程结束了。康熙皇帝听说黄河大治,十分高兴,决定南巡视察黄河河道。他先到山东,察看了黄河北岸河堤一百八十里。他有时登岸步行,有时亲自涉水,用仪器勘测水势地形。靳辅跟随左右,对所有工程一一详加解释,说古论今,如数家珍。
    康熙皇帝每到一处,都召集当地的耆老秀才,了解地方风土人情。百姓在他面前,异口同声地赞扬靳辅廉洁奉公,治河有方。他听了更加高兴,视察完毕,就把靳辅召到面前,当面赐给他自己亲笔写的诗,还鼓励说:“朕知道你实心任事,两岸百姓也交口称赞你。你治河有方,朕放心了。”说完又问:“你身边一定有博古通今的人吧?”靳辅连忙如实地报告了陈潢的情况。后来靳辅又上书请求表彰陈潢十年如一日,帮助他治理黄河的功劳。康熙皇帝特地下命令,授给了陈潢金事道的官衔。
    不料黄河防治工程完成以后,一场灾难降临到靳辅和陈潢的头上。原来,康熙皇帝南巡的时候,偶尔提到开下河(疏浚黄河入海口)的想法,大臣于成龙等几个人听到这个风声,就迎合康熙皇帝,在朝廷上正式提出开下河的主张。靳辅和陈潢得到消息,立即就地进行勘测。经过调查研究,靳辅上奏皇帝,说明提出开下河的主张不妥当。因为海口处河床不高,如果再深挖,海水很容易倒灌;不如修筑海口河堤,防止河水泛流。康熙皇帝把靳辅召到北京,亲自主持御前会议,讨论此事。靳辅虽然据理力争,但众口难平。康熙皇帝也听不进靳辅的意见,另拨二十万两白银,让另外一个大臣前往黄河入海口,专管开下河的事。
    不久,又有一些人为了官田这件事弹劾勒辅。原来黄河水患基本消除以后,河两岸一些无主荒田渐渐露出水面,可以耕种了,当地的豪田强纷纷抢地霸田。有些贫苦百姓也占了小块地种上了庄稼。靳辅为了这件事给皇帝上收,请求丈量田亩,把这些土地做为官田,让百姓屯垦,收入做为治河经费。康熙皇帝批准了这个建议。这样,地方上的豪强因为不能随意霸占土地而心怀不满;那些占了小块地的百姓也受到一些影响。于是,恶意攻击靳辅、陈潢的谣言就乘机而起:说靳辅治河无功,偏听幕宾陈潢,甚至不同意开下河,也成了一条“罪状”……于成龙暗中指使漕运总督,不放漕船进入中河,然后再四处散布河道弊坏的谣言。靳辅在朝廷上百般辩解,但是,康熙皇帝也认为他在开下河和屯田这两事上有过失,罢免了他的职务,陈潢的命运就更惨了,他被捕入京,活活气死了。陈潢死后,靳辅十分难过。可是,他不肯向朝廷上的议论妥协,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
    几年之后,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他沿途勘测治黄工程,访察民情,深深感到靳辅等人治理黄河卓有成效。他下令让靳辅复职。
    当靳辅再一次接到河道总督任命的时候,已经五十九岁了。他感到自己年老力衰,将会不久于人世。但是,他回想起十五年前赴任时陈潢的那一席话,就毅然决定接受任命。临行前,他写下《义友竭忠书》,上奏康熙皇帝,列举了陈潢的功绩,请求昭雪他的冤案,恢复他的官衔。不幸的是,靳辅到达宿迁(在江苏省)任所后,由于操劳过度,病又加重,当年冬天就去世了。他一死,为陈潢昭雪的事也就没人再提起了。靳辅死后五十年内,黄河没有出现严重的水患。百姓们怀念他,纷纷传说他是“河伯再生”,还为他建立了祠堂,靳辅留下的《靳文襄公奏议》《治河方略》,陈潢留下的《治河述言》(由他的朋友张蔼生整理)都成为我国水利史的名著,受到后人的重视。
    当年带头反对靳辅和陈潢的大臣于成龙,后来继任为河道总督,还是按照靳辅的治河方略办事。康熙皇帝看到这种状况,责问他:“你们运去经常对靳辅说长道短,现在怎么样了?”于成龙满脸通红,吞吞吐吐地说:“臣那时无知妄言,现在也不得不按靳辅的规矩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