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故事大全 > 清朝

大清“龙脉”怎么回事?

发布时间:2021年2月5日责任编辑:吴小东来源:半月谈
  着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描写了一个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少年韦小宝的传奇经历,最后小说主人公韦小宝发现了大清宝藏,而宝藏就在传说中大清龙脉所在地——鹿鼎山。大清龙脉的传说,借助金庸先生的这部小说,被传得更加玄乎。那么关外到底有没有大清龙脉,大清龙脉中究竟有没有宝藏?
  
  在今天的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仍然流传着许多有关大清龙脉的传说。在新宾县的永陵镇,坐落着清永陵。这是大清的祖坟,这里埋葬着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后妃们。由于当时并无陵名,故仅以赫图阿拉祖陵称之。赫图阿拉是清朝奠基人努尔哈赤登上汗位的地方,后称为兴京,所以赫图阿拉祖陵则又被称为兴京陵。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才正式更名为永陵,意在江山永固、帝业长久。
  
  根据当地的一些老人讲,明朝破龙脉有两种办法:一种办法是在龙头位置修庙或者建塔,认为这样做可以把地气压住;另一种办法就是挑断龙筋、砍掉龙脖子,这种方法是在龙脖子的位置挖土壕沟,一般是深五尺、宽六七尺,然后填上马粪,晚上将它沤着,认为这样就可以把龙脉的龙气破了。
  
  明朝天启皇帝朱由校没有什么政治能力,一心只想做一个好木匠,对后金的崛起无可奈何。为了剿灭后金,他用了一个自认为的妙计,那就是去挖努尔哈赤的祖坟,史称“天启掘坟”。
  
  朱由校听信风水先生之说,认为努尔哈赤的兴起是因为女真族的龙脉未断,龙气还在。他先后两次派人去九龙山掘陵、搞破坏。从地上到地下,从里面到外面,恢宏的后金帝王陵墓全部被掘开,不留一座。在砸毁全部地面建筑后,他又命人挖开各个陵墓的地宫,用石柱栏杆一类的建筑物体和乱石将地宫堵死。为了彻底绝断女真族的龙气,还在金太祖睿陵所在的龙头上动土,龙头被砍掉一块,龙头下咽喉部位也被掘出一个大洞。这样做之后,他还担心没有彻底断掉龙脉,又在各个陵墓上方修建关帝庙,以镇住女真族的龙气。
  
  可我们知道,即使这样,朱由校还是没能挽救明朝,阻止清朝的兴盛。
  
  从清初顺治皇帝入关,到清朝坐稳江山后,几乎所有的清朝皇帝都不忘祖宗。从康熙到道光的一百五十年间,先后有四位皇帝共计九次来永陵祭祖。为了保护这片龙兴之地,清廷把龙脉的保护范围几乎扩展到了现在辽宁省的全部范围。
  
  为了保护龙脉不被侵犯和破坏,清王朝在关外专门修筑了一条长达一千五百多千米的柳条边墙。这种柳条边,不像长城采取的筑墙方式,而是挖一条壕沟。壕沟一般宽八尺、深八尺,从壕沟里取出的泥土在沟上再堆成高三尺的土堆,然后在土堆上每隔五尺栽三棵柳树,柳树和柳树之间用绳连接,就形成了柳树的墙,史称柳条边。在柳条边保护圈内,清廷派重兵保护,规定不得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和生产。
  
  而对于所谓“龙脉”一说,康熙曾一语道破天机:“从来国运之兴衰,关乎主德之善否。上天降鉴,惟德是与。有德者昌,无德者亡,与山陵风水原无关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