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据考证,这首诗是王之涣赶考时路经山西蒲州(现在山西永济市)鹳雀楼时写下的,年轻的诗人意气风发、踌躇满志,正是想干一番事业、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这样的诗,完全是内心真实感受的流露。
读了这首诗后,许多人以为写诗的时候,诗人的上面还有一层楼可以"更上"。其实不然。
据宋人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许多人认为,作者写诗的时候是在楼的第二层,真的是这样吗?这还得从诗本身所给的信息来看。"欲"是所想,并非所为,"更"是要做,并非现实。一个"欲"字,告诉我们,作者登楼的目的是"欲穷千里目",要的是看得更远。可是如果说诗人明明知道这楼共有三层,却只登到二层就停下来写诗了,这就不合逻辑了。既然是"欲穷千里目",又是有楼可上,那就干脆直接"上一层楼"好了,就用不着"欲"了。所以说,作者不是在第二层写下了这首诗(或者说是构思了诗,产生了写作欲望),而应该是上到了楼的最高处第三层。为了看得更远,王之涣一口气上到了最高的地方,可是,到了这里依然觉得还是不够高,这时他才有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想法。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要是能再有一层楼那该多好啊!
"白日依山尽"这是现实,"欲穷千里目"这是理想。目之所见已经很远,但是诗人却并没有满足,觉得自己的目力还没有用到极致,还应该到更高的位置才能发挥。诗言志,其实"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意思是说,如果能有更广阔的空间让自己的才能得以发挥,那该有多好呀!